
古代防守一地的軍事長官。 唐 劉禹錫 《複荊門縣記》:“廢文吏而顓戍督,行旅有誰何之囏。”
“戍督”是古代軍事官職名稱,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戍督”指古代負責某一地區防守事務的軍事長官,主要承擔駐守邊疆或戰略要地的職責,兼具軍事防禦與地方治安管理職能。該詞由“戍”(軍隊防守)與“督”(監督指揮)組合而成,體現其職權特點。
二、單字解析
三、文獻例證 唐代劉禹錫在《複荊門縣記》中記載:“廢文吏而颛戍督,行旅有誰何之囏”,表明當時因裁撤文官、專設戍督,導緻行旅管理出現困難。
四、曆史背景 戍督多見于唐代及以前軍事體系,屬于地方性武職。其職能類似後來的“都尉”“總兵”,但管轄範圍較小,多負責特定區域的防務。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文獻。相關成語如“平原督郵”“朝督暮責”中的“督”字與戍督的“督”含義有部分關聯性。
戍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戍(shù)部和督(dū)部,共計12個筆畫。戍部作為這個詞的部首,表示軍事防守、守衛;督部表示監督、管理。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隊管理制度,戍督是古代的一種官職,負責軍隊的守衛和管理工作。戍督一般是由有經驗的将領擔任,主要負責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守,保衛國家的疆土安全。
在繁體字中,戍督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一些差異,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繁複,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但是戍督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邊境地區的戍督,負責保衛國家的疆土。
2. 現代戍督的任務不僅是軍事防守,還要确保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
組詞:戍守、戍衛、督察、督戰、督辦
近義詞:守将、衛将、守軍、護衛
反義詞:侵略、進攻、保衛失守、撤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