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縢書的意思、縢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縢書的解釋

指金繩函封的玉冊。古帝王封禅所用。 南朝 宋 謝莊 《上封禅儀注疏》:“草縢書堙玉之禮,具竦石繩金之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縢書是古代文獻學與文字學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縢”字本義為繩索纏繞、封緘物品,《說文解字》載:“縢,緘也。從糸,朕聲。”特指用繩線捆紮簡牍的行為。在《尚書·金縢》中,“金縢之匮”即指以金屬繩封緘的匣匮,可見其與文獻保存直接相關(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典籍應用 “縢書”在漢代文獻中多指官署存檔文書。《漢書·藝文志》記載“尚書有青絲編、縢書”,表明其作為古代公文封裝形制,與簡牍制度密切相關。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強調“縢書”需用特定封泥技法,具有防僞驗證功能(來源:《中國簡牍集成》)。

三、形制特征 據考古發現,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律令文書多呈現縱向捆紮痕迹,印證了《墨子·尚賢》所述“書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盤盂”時“縢而藏之”的文獻保存方式(來源:《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

四、語用演變 唐宋以降,“縢書”詞義發生轉喻,可指代珍貴典籍。如朱熹《儀禮經傳通解》将重要注疏稱為“秘府縢書”,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引申為“緘秘之文”(來源:《古辭辨》)。

網絡擴展解釋

“縢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字義構成

    • “縢”由“糸”(絲線)和“朕”(聲旁)組成,本義指用繩索纏繞、封閉,引申為封存重要物品的動作。
    • “書”在此處特指玉冊,即古代刻寫于玉片上的文書。
  2. 具體含義
    指用金繩捆封的玉冊,常見于帝王封禅、祭祀等重大儀式中,象征權威與神聖性。例如《尚書》記載的“金縢之書”,即周公為周武王祈福後封存的玉冊。

  3. 曆史背景與用途
    這類文書通常以金繩纏繞玉片,函封後存于特定場所(如宗廟),内容多涉及國家重大事件或帝王祝禱。其封閉形式既為保護文書,也賦予其神秘莊重的意義。

  4. 相關延伸

    • “縢”也可指代綁腿、囊袋等物品(如《戰國策》中的“羸縢履蹻”),但在“縢書”中僅保留“封緘”義。
    • 類似概念還有“縢牒”,即用金線密封的玉牒,多用于皇家檔案。

總結來看,“縢書”是古代禮儀文化中一種特殊的文獻保存方式,結合了貴金屬(金)與玉石材質,體現權力與信仰的雙重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哀麗敗象白消班組抱恩卑宮財運亨通饞相澄窨處堂燕鵲雕梁繡戶鼎成龍升放臣風檢膚見謭識祓飾富衍關坎鶴長凫短和氏懷歸家景肩尻校驗憍婬姐夫金貝決汩捃刀開球恐吓恐惶連埒流湎流泝嚨讻麻案賣阙盲字冥岩牡鞠内聖外王凝冷沛滂恲恲披草乞活親事官起手戎荒神彩繩絡樹碑熟視無睹束腰陶學士天造天字一號脫節牛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