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不老的意思、黃不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不老的解釋

即黃檗。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剝榆樹餐,挑野菜嘗,喫黃不老勝如熊掌。” 王季思 注:“‘不老’應是一個字,而且要平聲;是‘黃檗’的音轉。這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如豆,可食。”參見“ 黃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不老”是漢語中一個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黃不老”即“黃檗”(學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如豆,可食用。古代常作為饑荒時期的替代食物。

  2. 詞源解析

    • 名稱中的“不老”是“檗”字的音轉。王季思曾注解,“不老”需為平聲,實為“檗”的方言或音韻演變。
    • “黃檗”因樹皮呈黃色而得名,又稱黃柏,其樹皮可入藥,果實可食用。
  3. 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元代劉緻在《端正好·上高監司》中寫道:“喫黃不老勝如熊掌”,以對比手法反映災民以黃檗果充饑的困苦。

  4. 植物學特性
    黃檗屬于芸香科,高可達10-25米,樹皮厚且具藥用價值,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及朝鮮半島等地。

該詞通過音轉形成,兼具植物學與曆史文化内涵,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反映古代民生狀況。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不老的意思

《黃不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年紀雖大,但精神矍铄,不顯老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黃不老》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王,其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黃不老》這個成語來源于《老子·道德經》:“黃其不死,蓋為榮。”後來逐漸演化成表示人年紀雖大,精神仍然充沛的意思。

繁體字

《黃不老》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黃不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黃不老」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拆分部首同為日和王,但筆畫數為13畫。

例句

他雖然已經七旬高齡,但仍然精力充沛,可以說是黃不老。

組詞

黃道吉日、不倒翁、不老長壽、黃袍加身

近義詞

龍精虎猛、長命百歲

反義詞

紙老虎、一觸即倒、強人所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