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輸估的意思、輸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輸估的解釋

東晉 、 南朝 時對買賣行為所征的稅。類似後代的契稅和營業稅。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四編第四章第三節:“凡買賣奴婢、牛馬、田宅,有文券的大買賣每一萬錢要抽稅四百,賣方出三百,買方出一百,叫做輸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輸估”是東晉、南朝時期對特定買賣行為征收的一種交易稅,其性質類似于後代的契稅和營業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背景
    輸估是東晉至南朝期間(約公元4-6世紀)實行的稅種,主要針對奴婢、牛馬、田宅等大宗商品的買賣交易征收。這類交易需籤訂書面契約(文券),政府按交易金額比例抽稅。

  2. 稅率與分擔方式
    每筆交易金額達一萬錢時,需繳納四百錢的稅款,買賣雙方按比例分擔:賣方承擔300錢(75%),買方承擔100錢(25%)。這種分擔方式體現了對交易雙方的差異化征稅。

  3. 征收對象與目的
    主要針對高價值商品交易,通過契約文書确保稅收監管,既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規範市場交易行為。其名稱中的“估”可能與“估價”相關,即依據交易标的估值計稅。

  4. 曆史意義
    輸估是中國古代早期商業稅的典型代表,為後世契稅、營業稅等稅制的發展提供了雛形。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将其視為南朝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輸估反映了南北朝時期政府對商業活動的管控與財政需求,其稅率設計及征收方式對研究古代稅制演變具有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輸估:什麼意思

《輸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在比賽、競技等活動中預測比賽結果并進行押注。通常用于形容對某場比賽或事件的勝負結果進行估計和下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輸估》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亻」。

根據《康熙字典》,《輸估》共有14畫。

來源與繁體

《輸估》是一個新詞,來源不明。它的繁體字形為「輸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輸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沒有找到相關古代文字資料來詳細說明古漢字中《輸估》的寫法。

例句

1. 我對這場比賽的輸估是他們隊會赢。

2. 當你進行任何類型的輸估時,一定要理性思考,不要輕易決策。

組詞

1. 輸赢:指比賽或競争中的勝負結果。

2. 估計:指根據已有的信息進行預測或判斷。

近義詞

預測、猜測、估算

反義詞

确定、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