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須鞭的意思、不須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須鞭的解釋

傳說一種用馬見愁獸皮制的馬鞭。 宋 無名氏 《緻虛雜俎》:“ 西域 有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皆畏之,名曰馬見愁。 宣宗 時國人獻其皮,帝賜群臣編為鞭,一揚即走,謂之不須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須鞭”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背景與出處

  1. 典故來源:出自宋代《緻虛雜俎》,描述西域有一種形似犬的獸類“馬見愁”。其皮被制成鞭子後,馬匹一見便畏懼,甚至“一揚即走”,因此得名“不須鞭”(、)。
  2. 曆史記載:唐代宣宗時期,西域國人将此獸皮進獻,皇帝将皮分賜群臣編成鞭,用于駕馭馬匹()。

詞語結構

用法示例

“不須鞭”融合了傳說與實用功能,反映了古人對特殊工具的想象。其核心特點是“一揚即走”,屬于文學化表述,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須鞭

不須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需要用鞭子驅使,形容人自覺自律、不需要别人監督就能自覺按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行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須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不、鞭,總共有15筆。

來源

不須鞭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是曹雪芹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個成語出現在小說第五十三回中:“不須鞭不須索,自家行坐自家。常言道,省親不省相。”

繁體

不須鞭(bù xū biān)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不須鞭的漢字寫法為“不須鞭”。

例句

他是一個很有自覺性的人,不須鞭,他自己對工作的要求非常嚴格。

組詞

不學無術、不待言、不當政、不規矩

近義詞

自覺自律、自律堅定、自覺遵守規定

反義詞

須鞭(需要鞭子驅使)、須索(需要催促和督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