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兩意的意思、三心兩意的詳細解釋
三心兩意的解釋
見“ 三心二意 ”。
詞語分解
- 三心的解釋 .謂心志不專一。《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 嬰 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佛教謂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為三心。見《金剛經》。 南朝 陳 徐陵 《長幹寺衆食碑》:“亦有三心未滅,七反
- 兩意的解釋 .不專心;二心。《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絶。”.兩種不同的含義。《宋史·選舉志一》:“場屋之文,專尚偶麗,題雖無兩意,必欲釐而為二,以就對偶。”
網絡擴展解釋
“三心兩意”是一個漢語成語,與“三心二意”同義,形容人猶豫不決、心思不專一。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人内心不定,無法專注或堅定選擇,常表現為猶豫、分心或受外界幹擾。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你們都别要三心兩意,七嘴八舌的亂了我的主意。”。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 佛道思想淵源:
- 佛教:“三心”指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出自《金剛經》),強調擺脫對時間維度的執着;“二意”指意識(認知)與末那識(自我執着)。
- 道家:“三心”為人心(欲望)、道心(自然規律)、天心(宇宙意志),需調和以達和諧。
- 現代解讀:部分觀點認為“三心”可指真心、細心、耐心,“二意”則指心不在焉與猶豫不決。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三心二意、見異思遷、朝秦暮楚、左顧右盼。
- 反義詞:一心一意、專心緻志、心無旁骛。
四、使用場景
- 典型情境:描述感情、事業或學習中因分心、多慮而無法專注的狀态。例如:“面對多個工作機會,他三心兩意,遲遲無法決定。”。
- 警示作用:常用于勸誡他人專注目标,避免因雜念影響判斷。
五、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九阿姐,你休得三心兩意。”(《醒世恒言》第三卷)。
- 現代例句:“請大家照常辦事,不必三心兩意。”(高陽《胡雪岩全傳》)。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道思想中的深層含義或具體古籍出處,可查閱《金剛經》《醒世姻緣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心兩意》的意思
《三心兩意》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心思不集中,猶豫不決,難以作出決策或集中注意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心兩意》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意”,其中“心”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4;“意”的部首是“音”,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三心兩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卓文君傳》中,形容卓文君心思不定而猶豫不決的狀态。
繁體
《三心兩意》的繁體字為「三心兩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心兩意」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例句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三心兩意,很難下決心。
組詞
心事重重、心思缜密、意氣用事、意志堅定
近義詞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踟躇不前
反義詞
一心一意、堅定不移、果斷決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