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絶契的意思、杜絶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絶契的解釋

1.舊時出賣田地房産,寫明不能贖回的契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杜絶契是中國古代契約文書的一種特殊形式,指通過書面約定徹底終止或禁止某種行為關系的法律憑證。該詞由"杜絕"(徹底斷絕)與"契"(契約文書)複合構成,始見于宋代司法文獻《名公書判清明集》,後在明清時期形成規範化的法律術語體系。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法律文書研究》記載,杜絶契包含三大核心要件:一是明确記載"永斷葛藤""永不回贖"等斷絕性條款;二是需有中人、保人聯署見證;三是必須加蓋官府印信确認效力。其適用範圍主要包括田宅買賣、債務清償、婚姻解除等民事法律關系。

在契約類型學中,杜絶契與"活契"形成對應關系。北京大學《中國法制史》指出,活契允許當事人在約定條件下恢複原狀,而杜絶契則産生"一契斷盡,永無反悔"的終局效力,具有現代民法中形成權的法律特征。明代《大明律·戶律》明确規定,訂立杜絶契的不動産交易,原業主喪失一切追索權利。

網絡擴展解釋

杜絶契是中國古代土地交易中的特殊契約類型,具體含義如下:

一、核心詞義

指舊時出賣田地或房産時籤訂的不可贖回契約。買賣雙方通過此契約定,買方獲得永久所有權,賣方完全喪失贖回權利。

二、詞語構成

三、曆史背景

這種契約常見于明清時期,多用于徹底解決債務或家族經濟危機時的資産處置。其不可贖回特性區别于普通典當契約,屬于完全所有權轉移的"絕賣"形式。

四、相關延伸

  1. 法律效力:需經官府蓋印(紅契)方為合法。
  2. 社會影響:常導緻賣方家族失去祖産,反映古代土地兼并現象。
  3. 文化關聯:相關成語如"杜門絶客"(斷絕往來)、"丹書鐵契"(重要契約)等,均體現古代契約文化的嚴肅性。

注音與結構

建議查閱《中國曆代契約粹編》等專業文獻獲取更詳盡的古代契約制度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懊惱曲白疊布闆檻飽和蒸氣壓避節漕谷廚人楚引麤露斷發非毀複樸福氣岡岑梗介夠數果實黃公酒垆疆甽監趣賤丈夫矯揉造作禁暴金爵金窠救死扶危巨儒喀布爾撂擔子绫絹籠脫隆耀論說耄耋默禱排雷骈坒破碗破摔蒲棒欠伸漆書榷貨雀躍戎車入人水禽黍米酒蜀琴嗣爵榫卯索橋堂牒侗長偷金退守聞風瞎榜享嘗西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