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款塞。 晉 李暠 《自稱涼公領秦涼二州牧奉表詣阙》:“ 文桓 嗣位,奕葉載德,囊括 關 西,化被 崐 裔,遐邇款藩,世修職貢。”
關于“款藩”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款藩”意為“猶款塞”,指邊疆部族或屬國前來歸附、通好,帶有政治臣服意味。該詞源自古代政治用語,常見于描述藩屬國向中央政權示好的行為。
字義分解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例如晉代李暠《自稱涼公領秦涼二州牧奉表詣阙》中“遐迩款藩”一句,描述藩屬國從遠近各地前來朝貢的場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被“歸附”“朝貢”等詞彙替代。
與“款塞”的關聯
“款藩”與“款塞”為同義詞組,後者更常見于典籍(如《史記》),均指外族通過邊塞與中原政權建立友好關系。
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理解該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9432頁的權威釋義。
《款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朝廷給予臣子的封賞。該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款和藩。
款:由“匚”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總計7個筆畫。
藩:由“艹”和“番”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4個筆畫。
《款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的禮制。款指的是皇帝賜予給臣子的賞賜,象征着皇帝對臣子的優待和保護。藩則代表着封建王朝對地方的行政區劃,通常是皇帝賜予給親信将領或重要家族掌控的封地。
在古時候,拼寫《款藩》的方式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意思和用法大緻相同。
對于《款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款藩」。
1. 皇帝賜予大臣款藩以示嘉獎。
2. 他的家族世世代代掌管着該地區的藩。
組詞:藩籍、藩鎮、藩王、款待。
近義詞:封賞、俸祿、賞賜。
反義詞:削藩、廢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