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的意思、半畝方塘的詳細解釋
半畝方塘的解釋
[semi-mu pond] 半畝池塘,形容很小的池塘。 明· 李漁“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用本義,此句引自 宋· 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詩中喻指書本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塘的解釋 塘 á 堤岸,堤防:塘壩。塘堰。河塘。海塘。 水池:池塘。荷塘。魚塘。葦塘。 某些地區在室内挖小坑用來生火:火塘。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半畝方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義來源
-
本義
指面積約為半畝(古代計量單位,半畝約合現代300平方米)的方形池塘。最初出自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此處通過比喻将池塘比作鏡子,描繪自然景象的澄澈。
-
引申義
常被用來象征狹小而安甯的生活環境,或比喻書本知識。例如:
- 明代李漁《閑情偶寄》中寫道:“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此處“方塘”指代實際的小空間。
- 朱熹詩句中則暗喻書本如明鏡般映照萬物,引發對學問的思考。
二、文化内涵
- 哲學隱喻:朱熹通過“半畝方塘”表達“以小見大”的哲理,方寸之地亦可窺見天地萬象,強調知識積累與心靈澄明的關系。
- 生活美學:清代文人常用其形容簡樸恬淡的居住環境,體現對自然意趣的追求。
三、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既可指代具體的池塘景觀(如園林描寫),也可引申為對理想生活狀态的向往,例如:“在喧嚣都市中,他獨守半畝方塘,種花養魚,自得其樂。”
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該詞出自唐代楊萬裡,實為誤引,正确出處應為朱熹的《觀書有感》。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文學典籍或高信度來源(如、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畝方塘》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面積為半畝的方形的池塘。下面是關于《半畝方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半(bàn), 畝(mǔ),方(fāng),塘(táng)
筆畫:半(5畫),畝(6畫),方(4畫),塘(11畫)
《半畝方塘》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中,其中有一句:“北固山下,長城盡頭,半畝方塘一鑒開。”這句詩描述了杜甫眺望長城和山下的景色,其中的“半畝方塘”被廣泛引用并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關于《半畝方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拆分部首和筆畫都是一緻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太大差異。
這裡有一個例句:“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經營自己的半畝方塘,終于收獲了成功。”
一些與《半畝方塘》相關的組詞有:方塘、半畝、畝塘。
近義詞可以是:小小池塘、方形池塘。
沒有反義詞與《半畝方塘》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