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畝方塘的意思、半畝方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畝方塘的解釋

[semi-mu pond] 半畝池塘,形容很小的池塘。 明· 李漁“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用本義,此句引自 宋· 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詩中喻指書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半畝方塘”是漢語中具有文學意象的詞語,最早出自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可分為以下三層:

  1. 字面釋義

    “半畝”指面積較小的土地(古代一畝約合現代667平方米),強調空間範圍的有限性;“方塘”即方形的水塘,形容規整的水域形态。組合後字面意為“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常用于描繪田園景觀(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文學引申義

    該詞在朱熹詩中喻指“人的心靈或學識”。詩中通過池塘清澈映照天光雲影的景象,暗喻内心澄明或學問通達的狀态。清代學者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評注:“以方塘喻心源活水,乃理學詩之典範”(來源:國學網《曆代詩話》)。

  3. 文化象征内涵

    在傳統文化中,“半畝方塘”衍生出三重象征:

    • 自然意境:代表隱逸文人對山水田園的審美追求,如明代計成《園冶》記載江南園林常設“半畝塘”造景;
    • 哲思載體:道家以水喻道,《老子》雲“上善若水”,方塘靜止水面呼應“虛靜生慧”的修心理念;
    • 教育隱喻:現代常借指基礎教育場所,如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立有“半畝塘”石碑,象征知識源泉(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标注為“名詞性短語”,注音為bàn mǔ fāng táng,列入“古典詩詞常見意象”詞條。當代語言使用中多保留其文學性與隱喻特征,如作家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寫道:“書房如半畝方塘,容得下萬千星河。”(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半畝方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義來源

  1. 本義
    指面積約為半畝(古代計量單位,半畝約合現代300平方米)的方形池塘。最初出自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此處通過比喻将池塘比作鏡子,描繪自然景象的澄澈。

  2. 引申義
    常被用來象征狹小而安甯的生活環境,或比喻書本知識。例如:

    • 明代李漁《閑情偶寄》中寫道:“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此處“方塘”指代實際的小空間。
    • 朱熹詩句中則暗喻書本如明鏡般映照萬物,引發對學問的思考。

二、文化内涵

三、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既可指代具體的池塘景觀(如園林描寫),也可引申為對理想生活狀态的向往,例如:“在喧嚣都市中,他獨守半畝方塘,種花養魚,自得其樂。”

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該詞出自唐代楊萬裡,實為誤引,正确出處應為朱熹的《觀書有感》。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文學典籍或高信度來源(如、2、3)。

别人正在浏覽...

傍徨保山婆北第卑讓迸跳不可逆策厲車毂趁火打劫沖鋒隊崇飲褚先生詞學兼茂科大陸邊緣訂立丁字簾獨不見芳苾焚符破玺峰嶺豐席富春膚愬丐者戆士國蔽鶴澗降恕江信僭談校測浄辦驚逃劑信極至窟穴連更徹夜理七麗正門籠箧沒來頭門卒南邦凝目排門夫輕艓清流羣鬭群衆觀點賽色生态學失侶疏遲屬心松淚算命聽差沃言污抔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