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禦史台所設的監獄。《舊唐書·良吏傳下·崔隱甫》:“自 貞觀 年 李乾祐 為禦史大夫,别置臺獄,有所鞫訊,便輒繫之。”《宋史·張璪傳》:“ 蘇軾 下臺獄, 璪 與 李定 雜治,謀傅緻 軾 於死,卒不克。”
“台獄”是古代司法體系中的特定術語,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台獄指古時禦史台(中央監察機構)下設的監獄,主要用于關押和審訊被禦史台彈劾的官員或涉案人員。其名稱中的“台”即指禦史台,“獄”則為監獄。
禦史台是古代監察機構,漢稱“禦史府”,東漢後改稱“禦史台”,負責糾察百官。台獄作為其附屬監獄,體現了監察與司法權的結合。
現代語境中,“台獄”一詞已不常用,但研究曆史或文學時可能涉及,需注意其與普通監獄的區别,以及背後反映的古代司法制度特點。
台獄是禦史台直屬的監獄,始于唐代,兼具司法與監察功能。部分解釋将其與“冤獄”聯繫,屬引申含義,實際曆史中更多指向機構屬性。
《台獄》是一個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指的是監獄或囚禁的地方。 在曆史上,台獄是一種用于關押和處罰犯人的設施,用于羁押犯人、審訊罪犯、判決和執行死刑。
台獄的部首是“台”和“犬”,其中“台”的拆分部首為“⺴”(丨+一),“犬”的拆分部首為“犭”。根據這些部首, 具體的拆分和筆畫如下:
《台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台”的具體含義是升高的地勢,而“獄”表示監禁。因此,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台獄”這個詞後,就指的是關押犯人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台獄”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是一樣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依據古代文字研究,古漢字中的“台獄”可以用另一種形式書寫,即“臺獄”。這種寫法在古文獻中也有出現。
1. 這座城市有一座恐怖的台獄,用于關押危險罪犯。
2. 官方公告稱,所有囚犯将被送往台獄接受嚴格的懲罰。
3. 許多政治犯曾被關押在這個台獄裡,他們遭受了不人道的待遇。
與台獄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與台獄的近義詞有:監獄、囚禁所、牢獄。
與台獄的反義詞是: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