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因疾憊而緻危厲。《易·遯》:“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孔穎達 疏:“遯之為義,宜遠小人。既係於陰,即是有疾憊而緻危厲。故曰有疾厲也。”
(2).同“ 疾癘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行冬令,則風寒不時,鷹隼蚤鷙” 漢 鄭玄 注:“得疾厲之氣也。”《孝經·感應》“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宋 邢昺 疏:“謂陰陽和,風雨時,人無疾厲,天下安寧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大凡物理有常、有變……隨其所變,疾厲應之,皆視當時當處之候。”
"疾厲"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疾"與"厲"的本義及古文獻用例綜合理解。據古漢語常用詞釋義體系分析如下:
一、本義解析
"疾"
本指急速(如《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後引申為疾病(《說文解字》:"疾,病也")或痛恨(《論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厲"
原指磨刀石(《說文》:"厲,旱石也"),衍生出"嚴厲"(《論語》"聽其言也厲")、"兇猛"(《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為虛")及"災疫"(《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等義。
二、複合詞"疾厲"的釋義 在古文獻中,"疾厲"多指:
兇猛的疫病
如《漢書·嚴助傳》載南方"暑濕,近夏瘅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厲多作",此處指嶺南濕熱環境引發的惡性傳染病。
嚴酷苛烈
宋代葉適《上甯宗皇帝劄子》批評政令"操切疾厲",形容政策過于嚴苛急切,此用法與"疾言厲色"構詞法相通。
三、權威辭書佐證 《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1頁明确收錄"疾厲"詞條,釋義為:"疫病;瘟疫"及"嚴酷;猛烈"。該釋義體系承襲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對"厲"字"引申為切責、為疫疠"的考據,并參照《爾雅·釋诂》"厲,危也"的訓诂傳統。
結論
"疾厲"屬文言遺存詞,現代漢語已罕用。其核心語義聚焦于惡性傳染病與嚴苛猛烈雙重範疇,具體釋義需依文獻語境判别。建議使用者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獲取更詳盡的古例證及音韻信息。
“疾厲”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不同有所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若需深入探究古漢語用法,建議參考《易經》《禮記》等原典或權威注釋。
安擾白燦崩擾别生枝節怖忌布旨長望逞壯尺五天楚梅出職道塲攧番恩貢馮鄧高人一等寡聞少見矽谷過味寒邸話緒護度彙薦嘉則緊急措施九牢狷戾開爽烤花刻誅空侶掠抄連玺栗岡硯龍幡羅緻履虎南華老仙男排迫催潛納切論秦瓊趨承少不得生來死去時趣事由司詞私酤俗論淘金騰裝同泰寺痛誣丑诋塗層無藉在獻金小平錢西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