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躬的意思、省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躬的解釋

反躬自省。 唐 元稹 《春六十韻》:“僶俛還移步,持疑又省躬。” 唐 楊於陵 《郡齋有紫薇雙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詩紀述》:“省躬既跼蹐,結思多煩紆。”《清史稿·世祖紀論》:“﹝帝﹞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於彌留之際,省躬自責,布告臣民。 禹 湯 罪己,不啻過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ěng gōng(部分資料也标注為xǐng gōng,但以權威資料中的“shěng”更為常見),其核心含義是反躬自省,即自我反省、檢視自身言行。

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詞由“省”(檢查、反思)和“躬”(自身)組成,字面意為“檢查自身”,引申為通過反思來修正過錯或提升德行。例如《清史稿》中記載順治帝“省躬自責,布告臣民”,即體現這一含義。

  2. 文獻引用

    • 唐代元稹在《春六十韻》中用“持疑又省躬”表達面對困惑時的自省态度。
    • 楊於陵《郡齋有紫薇雙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詩紀述》中“省躬既跼蹐”則形容因自省而謹慎謙卑的狀态。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強調個人道德修養或帝王治國時的自我反思,如“禹湯罪己”的典故即與此相關。

“省躬”是中華文化中重視自我完善的傳統觀念的體現,常見于曆史典籍,現代使用較少,但可作為文學或學術表達中的雅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躬

《省躬》(shěng gōng)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自省、反思自身的行為舉止”。這個詞由“省”和“躬”兩個字組成。

“省”字的部首是“目”,總筆畫數為10。它的繁體字是“省”。 “躬”字的部首是“身”,總筆畫數為15。它的繁體字是“躬”。

“省”字起源于古代秦漢時期,意思是“目視、觀察”。後來擴展為“省察、察視、檢查”的意思。而“躬”字起源于古代,意為“自己身體”。合起來,“省躬”指的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行反省和自我批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省”字在古代的寫法為“⺺口”;而“躬”字在古代的寫法為“身㐄”。

以下是《省躬》的用法示例:

他常常隻看到别人的過錯,而很少省躬一番。

組詞:反省、自省、省察、省思

近義詞:自責、檢讨、自省

反義詞:放任、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