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生員以備充任貢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此時家中官事未決,恰值宗師考貢。”
“考貢”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術語,具體指通過考試選拔生員成為貢生的過程。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考貢(拼音:kǎo gòng)指地方官府對生員(秀才)進行考試,選拔優秀者充任貢生。貢生即被推薦至國子監深造的學生,是科舉體系中的重要晉升環節。
2. 制度背景
• 屬于科舉選拔的中間環節,生員需通過院試成為秀才,再經考貢選拔為貢生,最終可參加鄉試。
• 明代《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曾提及:“恰值宗師考貢”,印證了這一制度的實際運作。
3. 詞義辨析
• “考”指考核、考試,“貢”意為向朝廷舉薦人才,合指通過考試選拔貢生。
• 不同于普通科舉考試,考貢更側重地方向中央輸送人才的特殊選拔機制。
4. 現代延伸
部分詞典将其泛化為“考核獎勵人才制度”(如),但此解釋缺乏直接曆史依據,建議以科舉相關釋義為準。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漢典》及《二刻拍案驚奇》原文。
《考貢》是一個中國成語,意思是評核、察看、檢驗和奉獻。它通常用來形容對人才或事物進行評估和推薦。
《考貢》的拆分部首是「⻐」(走)和「貝」(財富)。
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考貢》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史記》中。在這本書中,記載了中國曆史上多位賢良之士和英雄人物的考核、評估和推薦。
《考貢》的繁體字是「考貢」。
在古代,「考貢」經常寫為「攷貢」或「考貢」。古代的字形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義。
他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值得考貢。
政府對他的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考貢,他被任命為重要職位。
考貢銷售、考貢禮聘、推貢考選
評核、審查、考察
棄考、忽視、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