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慧的意思、口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慧的解釋

見“ 口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慧"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詞彙組合,經查證應為"口惠"的誤寫現象。《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明确指出:"口惠"指停留在口頭承諾的恩惠,特指未能兌現的空頭許諾。其核心語義可拆解為兩個維度:

一、詞源構成角度:"口"指發聲器官,延伸為言語表達;"惠"本義為恩賜財物(《說文解字》),後擴展為泛指好處。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字面含義即"口頭給予的好處"(《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2018)。

二、語義演變軌迹:該詞最早見于《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原指政治承諾的失信現象。漢代鄭玄注疏時強調"徒有虛言,終無實行"的本質特征(《十三經注疏》影印本),這一批判性語義延續至今,成為評價人際信用度的常用表達。

在當代語境中,其使用呈現三個特征:①常見于評價商業承諾(如"開發商的口惠難抵法律文書");②多與"實至"形成對仗結構(如"口惠不如實至");③具有警示功能,常見于社會評論領域(《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2022)。近義詞辨析方面,與"空頭支票"相比更具文言色彩,與"信口開河"相比更側重承諾的虛假性。

網絡擴展解釋

“口慧”是一個存在多種解釋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和權威資料分析:

  1. 基本含義與常見用法
    根據古籍記載,“口慧”通常被認為是“口惠”的異寫形式()。其核心含義為空口許諾好處卻無實際行動,即《禮記·表記》提到的“口惠而實不至”。例如《淮南子》中提到“口慧之人無必信”,洪深的戲劇中也用此詞諷刺虛假承諾。

  2. 詞源與構成争議

    •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口才極佳”(),認為“口”指言辭,“慧”指聰慧,強調語言表達能力。
    • 但傳統典籍和語言學資料(如、4)更傾向“口惠”原意,即“惠”為恩惠,“口惠”指口頭施惠。
    • 的拆分解釋(口=出口,慧=聰明)可能存在誤讀。
  3. 使用建議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適用場景:

    • 當描述“言而無信”時,應優先使用“口惠”(如承諾不兌現的場景);
    • 若強調“能言善辯”,建議改用更明确的詞彙如“口若懸河”或“辯才無礙”,避免歧義。
  4. 古籍例證
    《禮記·表記》中“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經典用例,說明該詞自古帶有貶義色彩,警示言行不一帶來的後果。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學術場景中,優先采用“口惠”寫法并引用《禮記》《淮南子》等經典出處,以确保準确性。若需表達口才含義,可參考更權威的成語詞典确認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榜舫報答暴發家悲劇並轡布衣粝食剗着超群絕倫成功率大律跌風恩光發綜指示耗耄話料建齒奸犯教主假招子集居寖疎就醫開夜車寬護苦悰連相理本躶軆履虎尾漫天遍野名例摸挲囊錐露穎内應昵屬農人掐訣窮迷萋蒨邱墟圈閉全優三槐堂沙蘿蔔審聽十步香草時霖暑絺水雲舟疏閑松性訴訟貼米剃削頹瘁惘然若失問候無選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