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行反常。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上》:“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未形顔色,則五星推移,陰陽乖動;以此觀之,知天之與人相去不遐。”
“乖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基本解釋
指事物運行或發展出現反常狀态,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後漢紀·靈帝紀上》提到“陰陽乖動”,描述自然規律失衡的現象。
來源與用法
源自晉代袁宏的史學著作,多用于描述天象、社會秩序等宏觀層面的異常,如“五星推移,陰陽乖動”。
基本解釋
現代詞典中部分收錄為成語,由“乖”(靈巧)和“動”(行動)組成,形容人或動物動作敏捷、靈活。
使用場景
適用于形容運動員、小動物等輕快的行為,例如“運動員動作乖動,迅速得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紀》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乖動》(guāi dòng)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人的行為或舉動得體、合宜,符合道德規範和社會期望。
《乖動》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乖(一丿乙)和動(亻重)。
《乖動》的來源不十分明确,但在古代已經有使用。繁體字中,乖動分别寫作「乖動」。
在古代漢字中,乖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主要篆書和隸書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在字體形狀上有些變化。
他的舉止優雅得體,真是《乖動》的典範。
《乖動》常用的組詞有:乖巧、乖戾、乖張等。
與《乖動》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得體、規矩、得當。
與《乖動》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失态、放縱、不守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