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躬的意思、省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躬的解释

反躬自省。 唐 元稹 《春六十韵》:“僶俛还移步,持疑又省躬。” 唐 杨於陵 《郡斋有紫薇双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紆。”《清史稿·世祖纪论》:“﹝帝﹞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於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 禹 汤 罪己,不啻过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省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ěng gōng(部分资料也标注为xǐng gōng,但以权威资料中的“shěng”更为常见),其核心含义是反躬自省,即自我反省、检视自身言行。

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省”(检查、反思)和“躬”(自身)组成,字面意为“检查自身”,引申为通过反思来修正过错或提升德行。例如《清史稿》中记载顺治帝“省躬自责,布告臣民”,即体现这一含义。

  2. 文献引用

    • 唐代元稹在《春六十韵》中用“持疑又省躬”表达面对困惑时的自省态度。
    • 杨於陵《郡斋有紫薇双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中“省躬既跼蹐”则形容因自省而谨慎谦卑的状态。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或帝王治国时的自我反思,如“禹汤罪己”的典故即与此相关。

“省躬”是中华文化中重视自我完善的传统观念的体现,常见于历史典籍,现代使用较少,但可作为文学或学术表达中的雅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省躬

《省躬》(shěng gōng)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自省、反思自身的行为举止”。这个词由“省”和“躬”两个字组成。

“省”字的部首是“目”,总笔画数为10。它的繁体字是“省”。 “躬”字的部首是“身”,总笔画数为15。它的繁体字是“躬”。

“省”字起源于古代秦汉时期,意思是“目视、观察”。后来扩展为“省察、察视、检查”的意思。而“躬”字起源于古代,意为“自己身体”。合起来,“省躬”指的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反省和自我批评。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省”字在古代的写法为“⺺口”;而“躬”字在古代的写法为“身㐄”。

以下是《省躬》的用法示例:

他常常只看到别人的过错,而很少省躬一番。

组词:反省、自省、省察、省思

近义词:自责、检讨、自省

反义词:放任、纵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