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饑的意思、苦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饑的解釋

困于饑餓;很餓。 漢 賈誼 《新書·瑰玮》:“即遇兇旱,必先困窮迫身,則苦饑甚焉。” 唐 杜甫 《杜鵑行》:“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饑始得食一蟲。” 唐 孟郊 《感傷》詩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饑形貌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饑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飽受饑餓之苦”或“困于饑餓”,常見于文言詩文。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分析:


一、語義解析

  1. “苦”的動詞性

    “苦”在此作動詞,表示“苦于”“受……折磨”,強調被動承受的痛苦狀态。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樂歲終身苦”的“苦”即此用法。

  2. “饑”的本義

    “饑”指生理性饑餓(與“饑”表災荒有别),《說文解字》釋為“餓也”。兩字組合後,“苦饑”直譯為“因饑餓而受苦”,凸顯生存困境。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

  1. 杜甫詩中的典型用例

    杜甫《同谷七歌》之四:“苦饑始得食一蟲”,描寫戰亂中百姓以蟲充饑的極端苦難,印證“苦饑”的生存掙紮意味 。

    引申義: 後世文學中,“苦饑”常象征物質匮乏或精神困頓,如白居易詩“苦饑形貌少安閑”。

  2. 與“饑寒”的關聯

    《漢書·食貨志》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食犬彘之食”,雖未直用“苦饑”,但“饑寒交迫”的語境與之相通,體現古代民生疾苦的普遍性 。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語言演變與當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苦饑”已非活躍詞彙,但作為文言遺産仍見于曆史文本解讀。其語義可拆解為“饑餓苦難”,與“饑馑”“饑困”等詞互為映照,是研究古代社會生存狀态的關鍵詞之一。

參考資料:

  1. 杜甫《同谷七歌》解讀(中華書局《杜詩詳注》)
  2. 《漢書·食貨志》原文(中華經典古籍庫)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線上版)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網絡擴展解釋

“苦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ǔ jī,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基本釋義


詞語構成


使用場景

  1. 描述物質匮乏:多用于形容貧困、災荒等極端環境下人們的饑餓狀态(如提到的“貧困地區生活”)。
  2. 文學表達:古詩文中常借“苦饑”表現生存的艱難,如杜甫、孟郊的詩句(見、6)。
  3. 引申義:可隱喻精神或資源上的極度匮乏(如“知識的苦饑”),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避禍獘靡餐挹春茗打扳大壽打仗發蒙啟蔽方施分詞豐殖覆芘複職幹冒攻靡刮膜瑰谲河東三箧花露黃梁美夢花鳥使穢土角戲近淺濟師救數人絶蹯買辦資産階級麥飯豆羹麥粥模棱培修品骘皤罂謙弱器度青脈欽重羣處群言堂任意球蓐瘡如花似錦商校深賊事半功百石羊衰亡松羔鹔鹴糖類讨保毋将五運六氣響老銜橛之虞娴雅校輯小赦新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