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見的意思、情見的詳細解釋
情見的解釋
情感流露。《禮記·樂記》:“備舉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 孔穎達 疏:“情見,謂 武王 伐 紂 之情見於樂也。”
猶意見。《金史·張萬公傳》:“得非卿有所言,朕有不從者乎?或同列情見不一,而多違卿意邪?”
詞語分解
- 情的解釋 情 í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狀态:感情。情緒。情懷。情操。情誼。情義。情緻。情趣。情韻。性情。情愫(真情實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專指男女相愛的心理狀态及有關的事物:愛情。
- 見的解釋 見 (見) à 看到:看見。罕見。見微知著。見義勇為。見異思遷。 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 看得出,顯得出:見效。相形見绌。 (文字等)出現在某處,可參考:見上。見下。 會晤:會見。接見。 對事物觀
專業解析
“情見”的漢語詞典釋義
“情見”是一個古漢語詞組,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單獨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在于“情”的顯露或呈現。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情感、心意或真實情況顯露出來:
- 這是“情見”最基礎的含義。“情”指内心的情感、想法或客觀的真實情況;“見”(此處讀作 xiàn,是“現”的古字)意為顯現、表露出來。組合起來表示内心的情感或事物的實情得以顯現、被人察覺。
- 例證: “情見于色”(情感顯露在臉色上)、“情見乎辭”(真情實意表現在言辭之中)。
-
特指軍情、實情暴露(軍事用語):
- 在古代軍事典籍中,“情見”常特指軍隊的實際情況(如兵力虛實、部署、意圖等)暴露給敵方,使己方陷入被動或危險境地。
- 經典出處: 此義項最著名的出處是《孫子兵法·行軍篇》:“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衆相得也。情見勢屈, 力屈貨殚,中原内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戟楯蔽橹…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後世常引作“情見勢竭”或“情見力屈”,意指軍情暴露,力量衰竭,處境窘迫。
“情見”意指情感、心意或真實情況(尤指軍情)的顯露或暴露。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既可指一般情感的流露,也可特指軍事上不利信息的暴露,後者是其較為經典和特定的用法。在現代使用中,更常見的是其衍生出的固定表達“情見乎辭”或“情見勢屈”。
網絡擴展解釋
“情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讀音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含義
-
讀作 qíng xiàn
- 含義:指情感自然流露,常與“義立”連用,表達情感與道義并存的狀态。
- 出處:來自《禮記·樂記》:“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
- 示例:常用于描述情感通過音樂、行為等載體外顯的過程,如“武王伐纣之情見于樂”(《禮記》注疏)。
-
讀作 qíng jiàn
- 含義:指意見、觀點,強調情感與思想的一緻性。
- 出處:如《金史·張萬公傳》記載:“同列情見不一,而多違卿意邪?”
- 示例:現代用法可引申為“情感相投,意見一緻”,例如“情見勢屈”(形容情感和局勢均處于劣勢)。
二、現代延伸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情見”更多被解釋為成語,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與默契:
- 基本定義:由“情”(情感交流)和“見”(思想觀點)組合而成,表示情感相投且意見一緻。
- 應用場景:多用于形容人際交往中價值觀、理念的契合,如“情見者,信之以言”(《左傳》典故)。
三、用法與示例
-
古漢語用法
- 情感流露:“情見而義立”(《禮記》)。
- 意見表達:“情見不一”(《金史》)。
-
現代造句
- “困難挑戰着生命的頑強,熱淚澆灌着生命的成長,讓真情見證愛的力量。”
四、注意事項
- 讀音區分: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讀音,如涉及情感外顯讀xiàn,涉及觀點表達讀jiàn。
- 古義今用:現代多用于成語化表達,強調情感與思想的雙重契合,而非單純的情感流露。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挨查奧阃曹雪芹茶旗床母大豪打破砂鍋問到底大樹将軍嘀嘀咕咕地一東膠反覆手紡緝法喜憤世輻射平衡高襟骨笃犀骨瘦如豺毂陽汗褂含油層弘義穢史肩負江漢監事鑒選蛟鳳燋爛赍奉九轉鼎苛殃可知是枯聲落子館龍毛濛昧命釂溟誅鬧攘評級破冰船遷遲灊廬輕手蹑腳靘壯勤虔犬馬如蟻慕膻三谏之義聖知石關十六開豎直探勝天公廷對哇哇五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