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進後退均無路可走。謂處境困難。《陳書·蕭摩诃傳》:“一旬之間, 周 兵益至, 摩訶 又請於 明徹 曰:‘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為恥。’”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眼見得打破額頭,閃的他進退無路。”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投賢》:“小生囊篋罄然,家園迢遞,進退無路。”
“進退無路”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處于既無法前進又無法後退的困境,常用來比喻處境極其艱難、無法抉擇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前進和後退均無路可走,比喻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既不能繼續行動,也無法撤回,常伴隨強烈的無助感。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辭典》或權威古籍文獻。
《進退無路》是一個成語詞組,意思是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沒有出路可走,形容陷入困境,無法進展或退縮。
拆分部首和筆畫:進(辶部,10畫)+退(辶部,11畫)+無(無部,4畫)+路(足部,13畫)。
來源:《進退無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天工開物》一書中。“進者,以詐為先;退者,以直為先。先人之實論也,今之人進退無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這個詞的含義。
繁體:進退無路。
古時候漢字寫法:進退無路。
例句:他陷入了一場棘手的糾紛,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他都感到進退無路。
組詞:進退維谷、進退兩難、進退狼狽。
近義詞: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反義詞:有路可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