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包果的意思、面包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包果的解釋

[breadfruit tree] 一種高的喬木,它很可能原産于馬來亞,而現在已栽培和廣布于熱帶地區,結面包果,樹皮含堅韌的纖維,當地用作織布和生産可用的木材以及一種粘性物質,用于堵縫和作一種膠水或粘鳥膠

詳細解釋

(1).常綠喬木。高達四五丈。葉子互生,心髒形,掌狀分裂。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球形或橢圓形,表皮有瘤狀突起,成熟時黃色,果肉白色,像面包,供食用。通稱面包樹。

(2).這種植物的果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包果(學名:Artocarpus altilis)是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原産于東南亞及太平洋群島地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為名詞,讀音為miàn bāo guǒ,指熱帶地區重要的木本糧食作物,其果實富含澱粉,經烘烤後具有類似面包的香氣和口感而得名。

從植物學特征來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表明,面包果樹高可達15-20米,葉片呈卵圓形具深裂,雌雄同株異花。成熟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單果重0.5-5公斤,果肉乳白色,每100克鮮果含碳水化合物28克及豐富維生素C。

該物種具有多重經濟價值:

  1. 食用功能: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單株成年樹年産果實150-200個,能提供三口之家半年主食需求
  2. 生态效益:樹皮纖維可制繩,木材適用于建築
  3. 藥用價值:《海南植物志》記載其根皮煎劑具有解熱功效

據廈門華僑引種檔案記載,該物種于1920年由東南亞華僑引入海南島種植。目前在我國台灣、廣東、雲南等省區有栽培,其中海南儋州建有國家級種質資源圃,保存着23個優質栽培品種。

網絡擴展解釋

面包果是桑科波羅蜜屬植物面包樹(學名:Artocarpus altilis)的果實,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面包果又稱“聚生果”,因成熟後口感類似面包而得名。它是熱帶地區的重要食物來源,澱粉含量高,可通過烘烤、蒸煮等方式食用,味道接近面包或馬鈴薯。

2.植物學特征

3.用途與價值

4.原産地與分布

原産于馬來亞,現廣泛分布于非洲、太平洋島嶼等熱帶地區。非洲因氣候適宜,面包樹生長繁茂,果實成為當地重要食物。

5.趣聞與文化

探險家貝爾·格裡爾斯(貝爺)在非洲野外生存時曾食用面包果,并對其風味表示贊賞。


注: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太平洋親子網、漢典()及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變理不侈不殄懆暴柴山僝弱斥叱刀鐮疊置鬥喋豆青堆聚咢然番然非是逢年過節苟狥鬼柳貴由赤豪賢鎬宴悔艾講難結驷連騎驚駭鴡鸠連緜撂地露地滿生生夢筆面無人色密拿民鑒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魔魍懦退強悍情哥欽和磎鼠人範仁義氄毛叡作撒響屁沈劇嘶戰送席踏路眺覽頹泣屯居吞咀網路頑仆帏薄不修五家閑談習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