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垢納污的意思、藏垢納污的詳細解釋
藏垢納污的解釋
(1) [shelter evil people and countenance evil practices] 比喻包容肮髒丑惡的人和事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說的吧: 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污之地
(2) 也作“藏污納垢”
詳細解釋
包藏污垢。常以喻包容壞人壞事。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前紀》:“至今讀之者,無不魂驚髮豎,愈見神廟聖度,真如海嶽之藏垢納污靡不包容者。”亦作“ 藏污納垢 ”。 清 孫雨林 《皖江血·定計》:“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殘山,洗盡這二百年藏污納垢。” ********* 《青年與農村》:“若想擴清選舉,使這種新制度不作高等流氓們藏污納垢的巢穴、發財作官的捷徑,非開發農村不可。”
詞語分解
- 藏的解釋 藏 á 隱避起來: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隱藏。蘊藏。藏污納垢。 收存起來:收藏。藏品。藏書。儲藏。 躲匿露 藏 à 儲放東西的地方:藏府。寶藏。 道教、佛教經典的總稱:道藏。大藏經。三藏(佛教經典
- 污的解釋 污 ū 渾濁的水:糞污。血污。 肮髒,不幹淨:污水。污泥。污濁。 肮髒的東西:污漬。污垢。 不廉潔:貪污。 弄髒:玷污。污損。污辱。污蔑(a.玷污;b.誣蔑)。污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
專業解析
“藏垢納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核心釋義:
指包容、隱藏肮髒污穢的事物。常比喻包容、收容壞人壞事或社會丑惡現象,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詳細解析:
-
字面拆解與組合:
- 藏: 隱藏、收存。
- 納: 容納、接受。
- 垢: 污垢、髒東西。
- 污: 污穢、肮髒之物。
- 合起來,字面意思就是隱藏污垢,容納肮髒。
-
比喻義與引申義:
- 該成語最主要的用法是其比喻義。它形象地比喻某個地方、組織或個人包庇、容納壞人、壞事或社會上的丑惡現象。
- 例如,形容某個場所是犯罪分子聚集、活動的窩點,或者批評某些機構或人員縱容腐敗、違法亂紀的行為。
-
情感色彩:
- 強烈的貶義。 使用這個成語時,通常帶有嚴厲的批評、譴責的意味,表達對包庇丑惡、藏匿罪惡行為的不滿和憤慨。
典故出處:
“藏垢納污”的源頭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典籍《左傳·宣公十五年》。原文記載晉國大夫伯宗勸谏晉景公不要攻打宋國時說道:
“川澤納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意思是:河流湖泊容納污濁,山林草野隱藏毒物,美玉也含有瑕疵,國君忍受恥辱,這是上天的常道。)
- 其中“川澤納污”和“山薮藏疾”包含了“容納污穢、隱藏有害之物”的意思,後世逐漸演化為成語“藏垢納污”,其含義也聚焦于負面,專指包容壞人壞事。
典型用法示例:
- 形容場所:“那個廢棄的工廠一度成為犯罪分子藏垢納污的窩點。”
- 批評現象:“必須鏟除滋生腐敗、藏垢納污的土壤。”
- 指責行為:“這種包庇縱容的行為,無異于藏垢納污。”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對“藏垢納污”有明确釋義,指出其比喻包容壞人壞事。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的工具書之一。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使用的權威詞典,收錄該詞條并解釋其含義。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其出版的辭書具有極高的公信力。
- 《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作為記載該成語思想源頭的重要曆史文獻,是研究古代漢語和文化的經典著作。中華書局是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出版的權威機構。
(注:由于《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線上官方版本訪問受限,以及《左傳》作為古籍的原始鍊接難以直接指向具體段落,此處僅标注權威出版物名稱及出版社,其内容可靠性和學術權威性廣受認可。)
網絡擴展解釋
“藏垢納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áng gòu nà wū,屬于聯合式結構,常用于形容包容或隱藏壞人壞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山川、湖澤自然容納污穢之物(如網頁、),後引申為兩重含義:
- 古義(褒義):比喻居上位者胸懷寬廣,能容忍他人的過失或損害自身尊嚴的言行(網頁)。
- 今義(貶義):現多指包庇壞人、縱容丑惡現象,或指藏匿污穢事物的場所(網頁、)。
2.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 典故背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宗勸谏晉景公勿救宋國,認為君主應如自然包容污穢一般,容忍小國的冒犯(網頁、)。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多作定語,如“藏垢納污之地”。
- 示例:魯迅曾引用:“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污之地!”(網頁)。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含污納垢、納污藏垢(網頁、)。
- 反義詞:滌瑕蕩垢、激濁揚清、藏龍卧虎(網頁、)。
5.古今詞義演變
- 古義演變:從自然現象到上位者的容人之量(網頁)。
- 今義偏向:現代更強調負面含義,如隱匿犯罪或丑行(網頁、)。
“藏垢納污”既有曆史典故的厚重感,又隨時代演變出不同傾向。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褒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标譯閉壁鼈懆潮痕吃力伽搊殺怱忙等道鬥斛鋼種膏梁子弟個錢攻研觀傩官省貴嫔黃場環迫化洽互為表裡茄房剪燈降命绛衣大冠甲圖酒米圓汲玄寄主軍精炕暴獵區麟鴻流水線禮贊鸾衣馬中關五門僧品竹調弦牽埭怯口欽戴青覽善人義士沙虱施放飾僞食息書號俟斤司天台倠丑俗書同位威音僞裝下場頭相獘鄉賬險刻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