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書的意思、俗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書的解釋

(1).通俗流行的書體。 唐 韓愈 《石鼓歌》:“ 羲之 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沉德潛 注:“隸書風俗通行,别于古篆,故雲俗書,無貶 右軍 意。” 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削柎追 宜官 ,俗書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書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元章 論 唐 人書,最不喜 柳 ,雲 柳 出 歐陽 ,而為怪丑惡劄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體的字。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辨菴字》:“今俗書‘庵’字,既於篆文無有,又菴非屋,不當從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俗書不可從者,謂古無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百中經》前所繪小兒樹,想沿於此。乃知俗書,亦有所本。”

(5).佛門指佛教經典以外的書籍,如《老子》《莊子》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遠 引《莊子》為連類,乃似格義之拟配外書。 安公 聽 遠 不廢俗書,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俗書"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三層含義,分别指向文字、書籍和書法領域,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


一、文字學角度:非規範的民間字形

指漢字演變過程中出現的異體字、簡化字或訛變形體,區别于官方正字(如小篆、隸書正體)。

例證: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指出,漢代隸變後産生的字形差異多被歸為"俗書",如"⿱亠口"(俗)與"⿱八口"(正)的差異。

《漢語大詞典》釋義:"俗書"即"世俗流行而未經規範的字形"(卷1,第1283頁)。


二、文獻學角度:通俗普及類讀物

指面向大衆的淺顯讀物或民間流行文本,與經典學術著作相對。

例證:

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批評部分蒙學教材為"俗書",因其内容淺薄且缺乏考據。

《辭源》定義:"俗書"包含曆書、占卜書、話本等民間實用文本(修訂版,第348頁)。


三、書法批評角度:缺乏藝術性的書寫

在書法鑒賞中特指技法平庸、格調流俗的作品,與"雅書"(高雅書法)對立。

例證: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王羲之變鐘繇古法,時人謂之俗書",反映當時對創新書風的争議。

《中國書法理論辭典》強調:"俗書"常表現為刻意工整、缺乏神韻的匠氣書寫(上海書畫出版社,第72頁)。


字形演變示例(楷書标準)

正體字 常見俗書變形 出處
《幹祿字書》
《五經文字》
敦煌寫本

注:"俗書"概念需結合曆史語境。唐宋以後部分俗字(如"萬")因實用性強被納入正字系統,可見其動态發展性。

網絡擴展解釋

“俗書”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在不同場景中的詳細解釋:

1.書法領域

2.文字與讀物

3.哲學與宗教

4.現代引申義


“俗書”的核心特點是“通俗性”與“非正統性”,其評價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具體領域。例如,書法中的“俗書”可能因時代審美變遷而意義不同,而佛學中的定義則具有明确的宗教界限。

别人正在浏覽...

不悖赤臭出質詞目慈幼錯塗膽結石打小算盤颠頓點行滴水檐短錢二八女郎防邊煩累縫隙風陣陔養胳肢骨膜函使好身手輝點蹐地跼天謹遇酒豪稘月潰墜壘口糧餉利塵魯兩生腼顔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淖濘排演陪隸青史傳名齊俗散散兒傷味苫塊蛇龜省敵神龛子施為霜紙説明書他故腿股讬色魏王池洿池五搶六奪吳娃巫雲楚雨鄉貢先驅蝼蟻小茶信而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