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天台的意思、司天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天台的解釋

(1).官署名。掌管觀察天象、考定曆數等職。曆代設置專官,稱太史令。 隋 改太史監, 唐 初改為太史局,以後名稱屢改,有秘書閣局、渾天監、渾儀監、太史監等名。至 唐 肅宗乾元 元年改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預造來年曆頒于天下。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2).猶天文台。又稱觀天台。觀測天象的建築。《元史·世祖紀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 ,儀象圭表皆銅為之,宜增銅表高至四十尺,則景長而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天台”是中國古代與天文曆法相關的機構及建築名稱,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官署名
    司天台是唐代設立的國家天文機構,主要負責觀測天象、修訂曆法、占卜吉兇等職責。其前身為隋代的太史監,唐初改稱太史局,曆經多次更名(如渾天監、渾儀監等),至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正式定名“司天台”。除編制曆法外,還需将次年曆書頒布全國,兼具科學測算與政治功能。

  2. 職能與結構
    司天台下設監、少監、丞等官職,并分設春、夏、秋、冬、中五官正,以及靈台郎、司曆、監候等專職人員,涵蓋天文觀測、曆法推算、漏刻計時等分工。其組織嚴密,體現了古代天文學與行政管理的結合。

  3. 建築實體
    司天台也指代觀測天象的場所,即天文台。例如元代在大都(今北京)建造的司天台,配備銅制圭表、渾儀等儀器,用于精确測量日影和天體運行。

  4. 曆史演變
    唐代以後,司天台名稱隨朝代更疊變化:宋代稱“司天監”,明清改為“欽天監”。這一機構延續至清末,成為中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重要載體。

總結
“司天台”兼具機構與建築雙重含義,既是唐代國家天文曆法管理的核心部門,也是古代天文觀測的技術實踐場所,對曆法制定、農業社會運作及政權合法性構建具有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天台》的意思

《司天台》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掌管天文事務的地方或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天台》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女”,筆畫為6畫。

來源

《司天台》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著名文獻《左傳》中,作為官制名詞出現。司天指的是掌管天文、天象的官員,台則是指掌管事務的機構。

繁體

繁體字寫作《司天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司天台》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根據曆代字書的記載,創造性地總結和發展了帝王皇後稱謂,古時可能會有一些變體。

例句

1. 我們去《司天台》參觀,聽導遊介紹星象。

2. 宇航員在《司天台》上觀測太陽黑子。

組詞

《司天台》的相關組詞有:官職、天文學、觀測、星象、宇航員等。

近義詞

《司天台》的近義詞有:天文台、天象台。

反義詞

《司天台》的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詞語與之對應,但可以用不掌管天文事務的機構作為概念上的反義詞,比如政府大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