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harge] 發出,放出或發射
施放煙火
發射出;放出。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知兵》:“令兵丁于臨陣遇賊,鎗箭可及之處,不先不後,一齊施放。”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禦奏折》:“夷船之堅益求堅,因在海中行駛之故。夷礮之利益求利,因在海船施放之故……迨忖量礮之所及,隨即施放。” 魏巍 《戰鬥在漢江南岸》:“最後,他們又施放了毒氣。”
“施放”是一個動詞,指“發出、放出或發射”的動作,常見于描述釋放物體、能量或特定物質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主動将某物發射或釋放出來,通常帶有明确目的性。例如“施放煙火”“施放毒氣”等。其結構為偏正式合成詞(“施”表施行,“放”表釋放)。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發射”“釋放”,但“施放”更強調主動性。英語對應詞為“discharge”。
注意事項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日常口語中常用“放煙花”“放信號”等簡化表達。
施放(shī fàng)是一個動詞,意為實施或執行某種行動、活動,通常指在特定環境下進行某種行為或行動。它由“斤”和“放”兩個部首組成。
斤是表示斧頭的意思,是一個很常見的部首,也表示與木材、木頭相關的事物。放表示從手中松開,放開、釋放的動作。
《施放》這個詞最早的來源是古代官員處理政務時的一種常用動作。當官員處理政務時,會施展自己的權利,采取一系列行動來實施政策、法令等。
在繁體字中,“施放”保留了同樣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施放的寫法是“斲妨”。其中,“斲”是古代指用斧頭砍斷的意思,“妨”是指阻隔、阻礙的意思。整體意思是用斧頭砍開某種阻隔。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施放”這個詞的用法:
1. 在比賽開始前,裁判員會施放哨聲。
2. 政府決定施放一些新政策來改善教育環境。
3. 環保人士呼籲停止在城市中施放煙花爆竹,以降低空氣污染。
一些組詞中可以使用“施放”:
1. 施放煙花:放煙花爆竹。
2. 施放信號:發送信號,通知他人。
3. 施放禁令:發布禁令,要求禁止某種行為。
一些近義詞包括實施、執行、施行等。
一些反義詞包括收回、撤銷、終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