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aise respectfully] 以崇敬的心情稱贊表揚
白楊禮贊
(2) 佛教用語,指佛、法、僧禮拜三寶及頌經
見“ 禮讚 ”。
亦作“ 禮贊 ”。1.佛教語。謂禮拜三寶而贊其功德。如 唐 釋 善導 有《往生禮贊》, 宋 釋 仁嶽 有《釋迦如來涅槃禮贊》。亦謂僧徒歌詠贊佛。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是夜黃昏,僧徒禮讚,螺唄間作。” 郭沫若 《瓶》詩之六:“春雨灑上流沙,輕煙散入雲霞,沙彌禮贊菩薩。”
(2).贊美。 豐子恺 《緣緣堂隨筆》:“無論貧賤之人,丑陋之人,勞動者,黃包車夫,隻要是順其自然的天性而動,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禮贊。”
(3).舉行典禮時報告進行程式的人;司儀。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凡聖母及後妃禮儀等事,則女秀才為禮引、禮贊、禮官也。”
禮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指以莊重的言辭或儀式表達崇敬與贊美。
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懷着敬意地贊揚”;
《漢語大詞典》釋為“以禮敬崇拜,贊歎功德”。
特指佛教儀式中對佛、菩薩的贊頌文體,常見于經文唱誦。
出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載“禮贊”為“禮拜贊歎三寶之文”,如《藥師如來禮贊文》。
用于對崇高人物、精神或事物的鄭重頌揚,含莊重色彩。
示例:
“禮贊英雄”“禮贊生命”等用法,體現對奉獻精神的尊崇(《人民日報》語料庫)。
參考來源:
“禮贊”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拼音為lǐ zàn,意為懷着敬意或崇敬的心情進行贊美,帶有書面化表達特點,比“贊賞”更具莊重感。例如:“這種為人類謀利益的高貴品質,是值得人民禮贊的”。
在佛教中,“禮贊”指禮拜佛、法、僧三寶并贊頌其功德,也指僧徒通過歌詠形式贊佛。相關典籍如唐代釋善導的《往生禮贊》和宋代釋仁嶽的《釋迦如來涅槃禮贊》。
在佛教文獻或曆史文本中需注意其特定宗教含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表達。
熬刑北嶽辯動蒼旻漕截創練春漏畜生出胸大農噉食讀書人方外遊紡織工業非常時期分兵烽火樓望顧悸姑蘇台荒沈貨囊減緩鏡誡津稅金素讵肯喀秋莎跨總喟然長歎鹍皮雷祖麻粒慢行茅焦擰扯女戶判若雲泥抛射笸籃切讓麒麟袍情累确拟驲馬三别搔瓜上夜設帨收田耍性子伺應聳入雲霄侗長唾涕枉道事人危岌祥煙閑奏邪險熂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