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己救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其核心含義是不惜犧牲自己去拯救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老舍的小說《老張的哲學》,原文提到:“舍己救人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别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通過諷刺語境,反襯出真正的舍己救人需純粹無私。
這一成語不僅強調行動上的犧牲,更體現道德層面的崇高性。現代社會常以此形容醫護人員、消防員等職業的奉獻精神。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老張的哲學》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舍己救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救助他人,甘願犧牲自己利益或生命。
拆分部首和筆畫:舌(部首)+ 己(部首)組成。舌部首對應的拆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己部首是一個獨立的字。總體來說,舍己救人的拆分是比較簡單的。
來源:《孝經·梁惠王上》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梁惠王與孟子的一次對話。王問孟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孟子回答說“舍己救人”。舍己救人這個詞就源自于此。在現代社會,這個詞被廣泛應用,形容一種高尚的品質和行為。
繁體:《舍己救人》的繁體字為「捨己救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在一些版本的字典中,「舍己救人」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比如「舍己救人」中的「己」字可能會寫作「巳」、「已」、或者「己」。但總的來說,「舍己救人」是現在被廣泛接受的标準寫法。
例句:他以舍己救人的精神,毫不猶豫地沖到了火海中去救那個被困的嬰兒。
組詞:舍身救人、舍生忘死。
近義詞:忘我救人、英勇無畏。
反義詞:自私自利、無情無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