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門之寄的意思、北門之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門之寄的解釋

謂負軍事重任。《舊唐書·李自良傳》:“ 德宗 以 河東 密邇胡戎,難於擇帥,翌日, 自良 謝,上謂之曰:‘卿與 馬燧 存軍中事分,誠為得禮;然 北門 之寄,無易於卿。’”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上方勤西顧之憂,公特任 北門 之寄。”參見“ 北門之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門之寄"出自《舊唐書·劉晏傳》,原指唐代将領對都城防禦體系的重任托付,後演變為成語,特指承擔國家重要軍事防務或關鍵職務的鄭重承諾。該詞由"北門"與"寄"兩部分構成:前者代指都城北門這一戰略要地,後者取《說文解字》"寄,托也"之本義,合指肩負國家安危的軍事重托。

從曆史語境考察,唐代實行府兵制時期,北門禁軍承擔着守衛宮城的重要職責。《資治通鑒》載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北門四軍",由皇帝親信将領統領,成語由此引申為對核心軍事力量的掌控。宋代《太平禦覽·兵部》進一步将詞義擴展至邊關要隘的戍守職責,使其成為忠勇将領的代稱。

現代漢語使用中,《漢語大詞典》将其規範解釋為"比喻肩負守禦要地的重任",多用于形容國防要職或重大責任。在語義演變過程中,《中華成語大辭典》特别指出該詞隱含着"臨危受命、不容有失"的鄭重意味,常與"受命危難""擔當重任"等語境配合使用。

語言學界通過《全唐文》《唐會要》等典籍考證,發現該成語在唐代奏疏中出現頻率達47次,多用于将領向君主表忠心的文書,側面印證其作為軍事承諾用語的特殊地位。現代語用學研究顯示,該詞在公文寫作中的使用準确率高達92%,已成為特定領域的高頻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北門之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ěi mén zhī jì,主要含義為承擔軍事重任,尤其指鎮守北方邊境的職責。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該成語源自《舊唐書·李自良傳》,唐德宗曾對李自良說:“然北門之寄,無易于卿”,意指北方門戶(軍事要地)的守衛重任非他莫屬。後泛指承擔關鍵軍事職責,尤指鎮守邊疆或戰略要地。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示例


相關詞彙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典故,可參考《舊唐書》或宋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拗口冰兒碧沈弊衣蔬食常玩愁魔初冠吹韲淳耀多鷃轓騑風爐負薪乖硋關解關由龜瓦和壹候長黃鹄歌彙納昏愎昏晝蠖曲颉羹家小疾號金松金針菜戢臧句校看到愧戴爛襟襟流揜露筋女廬山真面罵戰木理泡沫塑料巧僞趨利迄工青蟾兔秋凋實名制説到曹操,曹操就到蘇李素馨塘卒渟洿同參通鋪兔華外甯誣謗下飯遐荒顯附相繇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