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役的意思、從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役的解釋

(1).服勞役。《後漢書·劉平傳》:“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就賦,或減年從役。”

(2).謂赴任官事。 唐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攝郴州》詩:“ 郴州 頗涼冷,橘井尚凄清。從役何蠻貊,居官志在行。”役,一本作“ 事 ”。

(3).指奴仆。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請 知古 脫服以休,既解麻6*衣,而皂袍見。保母誚曰:‘豈有逢掖之士,而服從役之衣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從役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從役”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服勞役

指被征召從事體力勞動或軍事服務。該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劉平傳》的記載:“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就賦,或減年從役。”
▲ 此處的“減年從役”指百姓因感激官員仁政,主動縮短年齡限制去服役,反映古代徭役制度的特點。

二、赴任官事

特指官員赴任履職。唐代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攝郴州》詩句“從役何蠻貊,居官志在行”即用此意,強調為官者需克服偏遠地區的艱苦環境,體現古代文人的仕途觀。

三、指代奴仆

唐代皇甫枚《三水小牍》中記載,當王知古穿着皂袍(仆役服飾)時,被保母譏諷:“豈有逢掖之士,而服從役之衣耶?” 此處“從役”借服飾特征代指仆役身份。


延伸知識:核心字“役”的本義

“役”甲骨文象人持武器(殳)之形,本義為戍守邊疆()。後衍生出三層含義:

  1. 軍事服務:如現役、戰役
  2. 勞力驅使:如勞役、徭役
  3. 被使喚者:如仆役、雜役

建議需要查閱古籍原文的讀者,可訪問查字典(來源1)或《漢語辭海》(來源6)獲取更詳盡的例句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役的意思

從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接受别人的安排和命令,從事某種職業或工作。通常用來形容對上級的服從和順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從役的部首是從,筆畫數為4。

來源

從役是由從和役兩個字組成,從原本的意思是跟隨,役指的是服從,履行義務。合在一起就表示跟隨着,服從執行任務或工作。

繁體

從役沒有繁體字,隻有簡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從役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别。

例句

他始終從役于他人,毫不出言反抗。

組詞

從根從嚴、役使、追役、役夫等。

近義詞

服侍、順從、遵從、聽命等。

反義詞

抗命、反抗、違抗、不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