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頭台的意思、斷頭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頭台的解釋

(1) [scaffold]∶罪犯站在上面受死刑(尤其是絞刑或斷頭)的平台

(2) [guillotine]∶利用在垂直導向物中滑下的重斧或刀片把頭砍下的機器

(3) [carry out death penalty place]∶現多指執行死刑的地方

詳細解釋

執行斬刑的台,台上豎立木架,裝着可以升降的鍘刀。 陳去病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首》詩:“誓死肯從 窮髮國 ,捨身齊上斷頭臺。”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詩:“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的,沒有劊子手斷頭台絞得死曆史的演遞。” 老舍 《黑白李》:“每一句話,他不是領導着你走上他所指出的路子,便是把你綁在斷頭台上。” 王英琦 《有一個小鎮》:“我把雙眼閉得鐵緊,大有要被送上斷頭台之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頭台是一種通過斬首執行死刑的刑具,其曆史意義和技術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斷頭台(Guillotine)指一種由垂直支架、斜刃刀片和固定裝置組成的機械裝置,用于快速斬首死刑犯。其核心設計是通過重力加速刀片下落,實現瞬間緻命,減少受刑者痛苦。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與推廣
    雖常被誤認為由約瑟夫·吉約坦醫生發明,實際是他在1789年法國國民議會提議将斬首作為統一死刑方式。最終由劊子手夏爾·桑松與工匠托帕斯·施密特合作設計,1792年首次使用。

  2. 法國大革命時期
    成為革命象征,處決了路易十六、瑪麗王後及羅伯斯庇爾等政治人物。據統計,1793-1794年間約有1.6萬人通過斷頭台處決。

三、技術特征

四、文化意義

從“死刑平等”的進步象征演變為恐怖統治代名詞。法國直至1977年仍使用斷頭台執行死刑,1981年隨死刑廢除退出曆史舞台。

如需了解更多技術細節或曆史案例,可查閱法國國家檔案館關于斷頭台的原始設計圖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頭台是指用于處決犯人的刑具或場所。它通常是一個平台,上面設有用于斬首的刀具或其他執行死刑的裝置。斷頭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斷”和“頭台”兩個部分。 “斷”字的部首是“斤”,它表示刀斧的形狀。它的筆畫數目是4,按照書寫順序依次為橫、豎、橫、撇。 “頭台”這兩個字的部首分别是“頁”和“台”。其中,“頁”的部首是“頁”,表示頭部;而“台”的部首是“⼟”,表示有地基的場所。這裡的“台”是指高起的平台,用于在上面執行死刑。 斷頭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刑罰制度。在古代,執行死刑時常用刀斧砍斷罪犯的頭顱,以示懲罰和威懾他人。因此,斷頭台就成為了執行這種刑罰的場所。 斷頭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而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斷頭臺”,主要是字形的區别。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斷頭台這個詞: 1. 罪人被帶上斷頭台,等待執行死刑。 2. 這座斷頭台見證了太多無辜生命的死亡。 3. 此地曾是斷頭台的舊址,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公園。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死刑:指法院根據犯罪情節嚴重程度決定的最高刑罰。 2. 執行:指按照法律、規定等進行實施或完成。 3. 犯人:指犯有罪行的人。 4. 罪犯:指犯有罪行并被判刑的人。 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有: 近義詞:斬首台、刑場 反義詞:赦免、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