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蛇蝮的意思、蛇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蛇蝮的解釋

即蝮蛇。 晉 葛洪 《抱樸子·極言》:“溪毒擊之,蛇蝮螫之。”參見“ 蝮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及生物學角度解析,“蛇蝮”實為“蝮蛇”的古稱或異寫形式,指一類具有毒性的蛇。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語源與詞義解析

“蛇蝮”由“蛇”與“蝮”複合構成: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七冊)

    釋“蝮”為:“毒蛇名。頭呈三角形,體灰褐色,有斑紋。尾短,性兇猛。”并引《山海經·南山經》注:“蝮蛇,色如绶文,鼻上有針。”

    注:此處“蛇蝮”即“蝮蛇”的倒序形式,古籍中偶見混用。

  2. 《辭海》(第七版)

    明确“蝮蛇”詞條:“蝰科,蝮亞科毒蛇統稱。具管狀毒牙,含血循毒素。中國常見種如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三、生物學特征(依據學術文獻)


四、文化意象與誤辨


結論

“蛇蝮”是“蝮蛇”的古語變體,特指具管牙的劇毒蛇類。現代規範用詞為“蝮蛇”,其釋義需結合詞典學、生物學及文獻考據綜合界定。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委會. 漢語大詞典(第七冊)[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趙爾宓. 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三卷)[M]. 科學出版社, 1998.
  4. 李建立. 中國毒蛇學[M].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網絡擴展解釋

“蛇蝮”是“蝮蛇”的倒序表達,兩者實為同一概念,指代一種毒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蛇蝮”即“蝮蛇”,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亞洲的劇毒蛇類,其名稱源于古漢語的倒裝用法。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蝮蛇”,而“蛇蝮”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

  2. 詞源與字形

    • “蝮”字由“蟲”和“複”組成,其中“蟲”表示爬行動物,“複”表聲,字形演變穩定,自《說文解字》起便解釋為“蟲也,從蟲,複聲”。
    • 古文獻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極言》提到“蛇蝮螫之”,印證了該詞的曆史用法。
  3. 現代用法與特征

    • 蝮蛇以毒性強、頭部呈三角形、體色與環境相近為特征,常見于山林、濕地等區域。
    • 現代漢語中,“蝮蛇”為規範表達,而“蛇蝮”多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4. 注意事項
    蝮蛇雖危險,但通常不主動攻擊人類。若在野外遇到,建議保持距離,避免驚擾。

如需進一步了解蝮蛇的生态習性,可參考動物學相關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挨黑百不一存白室白獺髓抱牒保險鎖表函兵棱不中用尺水丈波傳講酢酬村學堂鞑虜底色法宇阜茂副手赓詠歌堂貢楛瑰侈還會海枯石爛海圻虹蜺毀方投圓奬勞金塵精勤錦屏金縢議圈舍矩度侃侃狼瘡涼牀眉譜迷狂迷語泥灘披抉批拉平盤牽挂起樂穹嶺七子八壻容覆如蹈水火孺泣傻眉楞眼失脫司配令沓亂天應突然外淫隗始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