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表函的意思、表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表函的解釋

上呈天子的函件。 唐 白居易 《與吐蕃宰相缽闡布敕書》:“昨者方進表函,旋令召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表函是古代中國用于外交場合的正式文書,特指鄰國或藩屬呈遞給中原王朝的表章和信函。其核心含義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指臣屬或藩邦向君主呈遞的奏章,内容多為陳情謝恩、慶賀進貢等,格式莊重嚴謹,需遵循特定文體規範。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公文文體(《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222頁)。

  2. 原指封套,引申為密封的書信。在外交語境中,“函”特指以官方名義密封傳遞的正式信劄,多用于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文書,強調其機密性與禮節性。據《古代漢語詞典》釋義,“函”可指“書信、信件”(商務印書館,第513頁)。

複合詞“表函”的特定用法

該詞常出現在外交或朝貢體系的記載中,代指藩屬國、鄰邦使者遞交的官方文書總稱。例如《宋史》中“高麗遣使奉表函以來”,即指高麗國使節攜帶正式國書觐見。此類文書需符合中原王朝的文書制度,體現君臣名分或邦交禮儀,具有政治象征意義。

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類術語的權威釋義多源自紙質辭書,此處提供經典工具書名稱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表函”是古代用于上呈天子的正式函件,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與曆史文獻綜合解釋:

一、詞義解析

    • 本義指“外部、顯示”,引申為向上級陳述意見的文書,如奏表、表文。
    • 原指匣子或封套,後指信件,如公函、信函。
  1. 表函
    • 組合義為“以函封形式呈遞天子的表文”,屬于古代官方文書,多用于臣子向君主進言或彙報。

二、文獻例證

唐代白居易《與吐蕃宰相缽闡布敕書》提到“昨者方進表函,旋令召對”,說明表函需通過正式流程遞呈,且天子可能據此召見臣子。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表函”一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可參考《唐六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智阿老敗草比捕赤根菜鋤艾麤服打冷戰撣殘盜窟道迎大顯神通達義斷袖之契獨孤跺泥額外之人蜚色廣利王孤标獨步和價煥煥矯揉家蔬屐齒捷得節推精進錦囊玉軸峻舉拒塞爌晃款樣類帖良謀留徐劍麻瘋彌勒佛牧漁南村拿戰飄海千門籤書棄故攬新慶膺日旂三拜九叩山國生意口沈吟不決霜節蒜瓣歲月蹉跎痛愍托公行私物華相尤夏孰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