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侃侃的意思、侃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侃侃的解釋

[openly and without sense of guilt;with fervor and assurance] 形容說話理直氣壯,不慌不忙

侃侃而談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論語·鄉黨》

詳細解釋

亦作“偘偘”。1.剛直貌。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 柳渾 ﹞立誠之節,侃侃焉無所屈也。”《新唐書·陳廷老傳》:“在公卿間,偘偘不幹虛譽,推為正人。” 清 黃宗羲 《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七·與唐仁卿書》:“今之學者平居非不侃侃,其臨艱大之境,處非常之變,能不動心,有是乎?”

(2).和樂貌。《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晉 成公綏 《延賓賦》:“誾誾偘偘,娛心肆情。” 宋 葉適 《祭陳君舉中書文》:“進退用舍,侃侃雝雝;機慮内沉,笑語外融。” 明 宋濂 《贈龍泉簿蔡君序》:“容儀偘偘,言辭熙熙。”

(3).謂直抒己見,從容不迫。 清 唐孫華 《贈趙松一》詩:“説經常鏗鏗,陳史亦侃侃。” 白朗 《我懷念着遠方的朋友》:“一想起她,我就仿佛看見她在那森嚴的法庭上,旁若無人地侃侃辯論的英雄姿态和她那又潇灑又潑辣的風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侃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ǎn kǎ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形容說話時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狀态,帶有自信和坦率的态度。例如:“侃侃而談”表示說話流暢且有說服力。

二、出處與典故

  1. 《論語·鄉黨》:最早見于“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描述孔子在朝堂上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2. 《淮南子》:提到孔子“侃侃而談”宣傳道德,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文化内涵。

三、使用場景

四、造句示例

  1. 客服人員在會議上侃侃而談,分享工作心得。
  2. 面對記者提問,她始終侃侃而談,毫無怯場。

五、近義與擴展

提示:若需了解相關成語(如“侃侃谔谔”)的詳細典故,可參考《史記·商君傳》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侃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侃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說話直接、坦率、自信、不掩飾。形容人的言辭直截了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不拐彎抹角。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侃侃》的左邊部首是“人”,右邊的部首是“貝”,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侃侃》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左傳》,當時的意思是指責、指摘、強詞奪理。後來在民間口語中演變為坦率直言的意思,并成為一個正面、褒義詞。

繁體

繁體字中,侃侃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侃侃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較現代略微有些變化,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在會議上侃侃而談,毫不隱藏自己的觀點。

2. 她侃侃而談,不留餘地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3. 這位演講者侃侃而談,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組詞

侃談、侃價、侃侃公益、閑談侃侃、侃侃而談等。

近義詞

直言不諱,坦率,爽朗。

反義詞

隱晦,拐彎抹角,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