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舍本求末的意思、舍本求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舍本求末的解釋

放棄根本,追求末節。《關尹子·一宇》:“殊不知捨源求流,無時得源。捨本求末,無時得本。”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為百姓圖富教,為國家謀久長,毋瞻徇私情……毋捨本求末,毋畏難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貴於度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舍本求末"是漢語中具有警示意義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在處理問題時放棄根本、追逐次要,出自先秦時期農本思想。據《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解釋,該成語由"舍"(舍棄)、"本"(樹根,喻根基)、"求"(追求)、"末"(樹梢,喻細枝末節)四字構成,字面義為"舍棄樹根卻去摘取枝葉"。

在語義層面包含雙重維度:其一指向行為邏輯的錯位,強調主次颠倒的決策失誤,如《戰國策》所言"夫舍本而事末者,違于理也";其二暗含價值判斷,警示過度追求表面成效将導緻系統性失衡。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批評忽視核心矛盾、專注表象處理的行為模式,例如在教育領域片面追求分數而忽視品德培養,即被視作典型例證。

該成語的語法功能具有靈活性,既可作謂語(如"管理者不可舍本求末"),也可充當定語(如"舍本求末的決策模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其書面語屬性,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使用以增強表達力度。同源詞彙"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與之構成近義關系,但"舍本求末"更強調主動舍棄根本的決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舍本求末”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于批評處理問題時忽視本質而過度關注次要部分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演變

3.用法與結構

4.例句

5.近義詞

該成語提醒人們分清主次矛盾,避免因小失大。其曆史淵源與用法均指向對“根本性”的重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藹郁叭嗒保伍跋踬餅銀畢天伯甸材雄德茂參訣策畫車腳夫伧荒瞪視東抄西轉多多少少多倫多大學筏工放绁法曲獻仙音豐昂鳳鳴朝陽拊楗高挹公昆弟孤微豪誇黃坂歡呼呼洶簡括兼域家族制度金張爛曼龍多乃旱率薄緑衣元寳茂彥民聽難為情鉛華妾禦氣蠱青氐請纓邱墳毬子勸課撒爛污傻相神乎其技手到拈來樹同拔異碎玉零玑素景探兵喂虎割肉舞末弦外之意骁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