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求末的意思、舍本求末的详细解释
舍本求末的解释
放弃根本,追求末节。《关尹子·一宇》:“殊不知捨源求流,无时得源。捨本求末,无时得本。”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为百姓图富教,为国家谋久长,毋瞻徇私情……毋捨本求末,毋畏难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贵於度外。”
词语分解
- 舍的解释 舍 è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姓。 取 笔画数:;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网络扩展解释
“舍本求末”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于批评处理问题时忽视本质而过度关注次要部分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放弃根本或主要的部分,转而追求枝节或次要的内容。比喻做事不抓住关键环节,反而在细枝末节上耗费精力。
- 感情色彩:含贬义,常用于警示或批评。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记载:出自《吕氏春秋·上农》,原文提到“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强调农业(本)与商业(末)的关系,反映古代重农思想。
- 其他文献:后《关尹子·一宇》中也有“舍本求末,无时得本”的表述,进一步深化其哲学含义。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或状语。
- 适用场景:多用于分析问题、批评决策或行为偏差。例如:“企业若为短期利益忽视产品质量,便是舍本求末。”。
4.例句
- 文学创作:“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 社会治理:“政策若仅关注表面数据,忽略民生根本,实为舍本求末。”
5.近义词
- 舍本逐末:强调主动追逐次要部分。
- 本末倒置:突出主次关系的颠倒。
该成语提醒人们分清主次矛盾,避免因小失大。其历史渊源与用法均指向对“根本性”的重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是一个成语,形容为了追求最小的好处而放弃了更重要的利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舍(辶+土)本(木)求(止)末(木)。
来源:《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舍近求远,民不堪命矣。”引申而来。
繁体:捨本求末。
古时候汉字写法:舍本求末。
例句:他为了小利而舍本求末,最终损害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组词:捨本求末、所行无忌、利益诱惑、性命交关。
近义词:取小舍大、为虎作伥、贪小失大。
反义词:本末倒置、舍近求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