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跋踬的意思、跋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跋踬的解釋

亦作“ 跋疐 ”。挫折;進退不得。《文選·李康<運命論>》:“蓋笑 蕭望之 跋躓於前,而不懼 石顯 之絞縊於後也。” 劉良 注:“跋躓,謂折挫也。” 章炳麟 《訄書·學隱》:“進退跋疐,能事無所寫,非施之訓詁,且安施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跋踬"(bá zhì)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較少使用,需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說文解字·足部》釋為“蹎跋也”,即跌倒。甲骨文字形似足踏草叢被絆倒之狀(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引申為行走艱難。

    古籍例證:

    《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鄭玄箋:“跋,躐也;疐,跲也。” 指狼前行踩頸肉,後退絆尾的困境。

  2. 踬(同“疐”)

    《說文解字》訓“跲也”,指被絆倒。字形從“足”“質”聲,強調足部受阻(段玉裁注)。

    古籍例證:

    《左傳·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謂力士杜回被草絆倒。


二、複合詞“跋踬”的深層含義

核心義:形容行走時足部受阻而跌倒,喻指人生或事業遭遇挫折。


三、古籍經典用例

  1. 《詩經·豳風·狼跋》(中華書局點校本,2015)

    以狼的進退維谷隱喻周公攝政時的政治困境,奠定“跋踬”的象征意義。

  2. 《抱樸子·外篇·知止》(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2015)

    “騁逸策于跛蹇之途,適足蹶跋踬而傷足”,強調能力與目标不匹配必緻失敗。


四、現代應用與同源詞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 《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跋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補充說明

  1. 語境應用:多用于形容事物發展受阻或人的處境艱難,如“計劃跋踬不前”“仕途跋踬”。
  2. 構詞分析:
    • “跋”本義為“踩踏、颠仆”,引申為“困頓”;
    • “踬”(同“疐”)意為“被絆倒”,二者組合強化了“受阻、不順”的意象。

由于現有資料有限,以上解釋主要基于權威詞典《漢典》的收錄内容。如需更詳細的古籍用例或演變考據,建議查閱更專業的文獻或語言學資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

欸乃白人保加利亞人背弓柄子不堪造就不淑蟬腹瞠然自失蕩瀁得辠電子計算機低能兒繁枝細節紛錯豐饋鳳簪感泣挂榜豪犷谏獵人靜修吉錢絶氣闿朗礦務牢戶老屋理當流陰盟兄弟面粉末産羣分日逐潤飾閃開梢梢神農深情故劍設重史稿識時務失塗獅子座四皓娑婆世界縮砂密讨喜條畫挑綴同邑頹勢忘齒交文理俱惬無箇羨漫獻土削切俠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