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拈來的意思、手到拈來的詳細解釋
手到拈來的解釋
比喻辦事不費力氣就能成功。《水浒傳》第六一回:“小生憑三寸不爛之舌,直往 北京 説 盧俊義 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來。”
詞語分解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 來的解釋 來 (來) á 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來回。來往。過來。歸來。來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從過去到現在:從來。向來。 現在以後,未到的時間:來年。将來
專業解析
“手到拈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做事熟練、輕松自如,不需費力即可完成。該詞由“手到”和“拈來”兩部分構成:“手到”強調動作的迅速到位,“拈來”取自“信手拈來”,形容隨意取用或處理事物的自然狀态。組合後整體表達對某項技能或任務的高度熟練與自信。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該成語常見于古代白話小說,例如《水浒傳》中曾用類似表達描述人物輕巧的動作。現代用法多用于褒義語境,如“他經驗豐富,調試設備簡直手到拈來”,凸顯主體能力出衆。
權威詞典釋義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第1185頁對“信手拈來”的注解,其中強調“不需多思考”的特質,這一特質與“手到拈來”存在語義關聯。語言學家呂叔湘在《中國俗語大辭典》中也指出,此類成語多通過肢體動作比喻抽象能力,符合漢語具象化表達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手到拈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shǒu dào niān lái
- 注音:ㄕㄡˇ ㄉㄠˋ ㄋㄧㄢ ㄌㄞˊ
- 字面意思: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辦事不費力氣就能成功。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元代康進之的雜劇《李逵負荊》第四折,提到“管教他甕中捉鼈,手到拿來”。
- 經典引用: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八十回中,用“水裡拿人,渾如甕中捉鼈,手到拈來”形容張順輕松擒敵的場景。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或分句,用于複句結構中。
- 感情色彩:含褒義,強調輕松高效。
- 近義詞:手到擒來、舉手之勞、探囊取物。
- 反義詞:暫無固定反義詞,可結合語境靈活表達(如“費盡周折”)。
補充說明
- 英文翻譯:Very easy(表示“非常容易”)。
- 常見搭配:多與“甕中捉鼈”連用,強調“輕松且有把握”的語境。
示例造句
- 他對這類技術問題早已駕輕就熟,解決起來手到拈來。
- 這道數學題對學霸而言,簡直是手到拈來。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可參考《李逵負荊》原文或《水浒傳》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爊煎霸軌辨絜冰炭愊臆策杖岔路口稱孤籌謀吹笛湊淺膽戰心驚等候蕃多婦儀搆扇賤體腳鴨子兢兢業業酒肉極役赍議蠲苛聚訟誇耀苦春頭老父牢良憐眷離舍流離播遷羅薦落湯雞褛裂排球賽前悔敲枰青骊起土扔棄人情冷煖日月其除如癡如醉篛篰散遊少譴聲兒生意人飾混坦蕩騰虎天女散花蛙坎危道溫詞下家賢辟顯休小貓熊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