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y green bamboo strips on the fire before writing on them;completion of a book manuscript]∶古時把書寫在竹簡上,為防蟲蛀須先用火烤幹水分,叫“殺青”。後泛指寫定著作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後漢書·吳祐傳》
《三苞》奇字已殺青。——宋· 陸遊《讀書》
(2) [heat green tea]∶加工綠茶的一道工序,把嫩葉加高溫烤軟,破壞其中的酵素,防止發酵并使茶葉保持原有綠色,以便進一步加工
(1).古代制竹簡程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後,刮去青色表皮,以便書寫和防蠹。《太平禦覽》卷六○六引 漢 劉向 《别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後漢書·吳祐傳》:“ 恢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李賢 注:“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蠧,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2).古人校書,初書于竹簡上,改定後再書于絹帛。後因泛稱繕成定本或校刻付印為“殺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懷》詩:“删次起實沉,殺青在建酉。”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夫 班 馬 執簡,既五經之罪人,而 晉 宋 殺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啟超 《*********未來記》緒言:“既念欲俟全書卒業,始公諸世,恐更閲數年,殺青無日。”一說,古人著書,初稿書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後再削去青皮,書于竹白,謂之“殺青”。參閱 明 姚福 《青溪暇筆》。
(3).古時造紙方法。參閱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殺青》。
(4).綠茶加工初制的第一個工序。将鮮茶葉置鍋中炒焙,便于揉撚。
“殺青”一詞的含義經曆了從古代工藝到現代多領域應用的演變,以下是其核心解釋:
竹簡制作工序
源于先秦時期,古人用火烤炙青竹簡(稱為“汗青”),去除表面油質和水分,防止蟲蛀。定稿時削去竹青,在竹白上書寫,這一過程稱為“殺青”,後引申為著作完成。
文獻定稿代稱
漢代後,“殺青”泛指書籍定稿或校刻付印,如陸遊詩句“《三巷》奇字已殺青”即用此意。
影視制作術語
指影視作品完成前期拍攝,進入後期制作階段,英文對應“wrap”。例如:“電影《天下無賊》轉戰多地後殺青”。
綠茶加工工藝
茶葉初制首道工序,通過高溫破壞鮮葉氧化酶活性,保持綠色并便于揉撚。
竹簡防蛀工藝 → 著作定稿 → 影視/制茶等領域的“完成”代稱。這一過程體現了語言從具體技術向抽象概念的轉化。
殺青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電影、戲劇等制作工作結束或完成。通常用于指攝制某部電影或戲劇的拍攝工作全部完成,進入後期制作階段。
殺青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青”。
“木”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的事物。
“青”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與青色或青年有關的事物。
拆分筆畫的話,殺青總共有8筆。
殺青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歐陽修的《漁家傲·雁丘詞話》中,用于形容繪畫工作的完成。
在繁體中文中,殺青的寫法為「殺青」。
在古代漢字中,殺青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中的“青”字部分寫作「靑」,即在青的正下方加一點表示筆畫的結尾。
1. 這部電影終于殺青了,下一步我們要開始後期制作。
2. 昨天我們拍完了最後一場戲,全劇組都歡呼着殺青了。
殺青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殺青典禮、殺青剪彩、殺青獎、殺青宴等。
完成、結束。
開機、開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