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閹6*割幼馬。《周禮·夏官·廋人》:“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 鄭玄 注:“攻駒,制其蹄齧者。” 清 阮元 謂制當作“騬”。見《校勘記》。 孫诒讓 正義:“雲‘攻駒,騬其蹄齧者’者,與《校人》‘攻特’義同…… 阮元 雲:‘古制不盡用騸馬,惟善蹄齧者騬之耳。’”
(2).指閹馬。 明 何景明 《題大司馬王晉溪先生<十牛圖>》詩:“攻駒不羨三千牝,考牧還歌九十犉。”
(3).教幼馬駕車。《大戴禮記·夏小正》:“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舍之也。” 唐 杜甫 《天育骠騎歌》:“伊昔太僕 張景順 ,監牧攻駒閲清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駒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攻駒”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該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含義
引申含義
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馬政制度,唐代杜甫詩句“監牧攻駒閲清峻”即描述官府嚴格篩選馬匹的場景。
建議:若用于古文閱讀,需優先考慮閹割或馴馬的具體含義;若用于現代比喻場景,可參考武力奪取的引申義。具體出處可查閱《周禮》《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
攻駒(gōng j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拆分成攵和馬兩個部首組成。攵是一個用于表示動作、動态的偏旁部首,馬是一個用于表示與馬相關的事物的偏旁部首。
攻駒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指馴養、馴服年幼的馬匹。它可以用作名詞,表示對馬駒的訓練和培養的過程,也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對馬駒進行馴養。
攻駒的繁體字為「攻駒」。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攻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攻鞠」和「攻駒」都可以用來表示攻駒的意思。
以下為一些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攻駒,最終将那匹野生馬駒馴服了。
2. 這個馬場專門培養年輕的駿馬,攻駒是他們的主要訓練項目。
3. 他通過攻駒的訓練,使那匹馬駒逐漸成長為一匹優秀的賽馬。
一些與攻駒相關的組詞:
1. 馬匹:指馬和馬的幼崽。
2. 馭馬:指馴服、駕馭馬匹。
一些與攻駒相近義的詞語:
1. 馴服:指使野生動物或馬匹聽從人的馴化。
2. 馴馬:指馴化馬匹,使其適應人類的騎乘和駕駛。
一些與攻駒相反義的詞語:
1. 放養:指讓野生動物自由生活,不加任何幹預。
2. 自由馳騁:指馬匹在開放的地方自由奔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