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攻駒的意思、攻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攻駒的解釋

(1).閹6*割幼馬。《周禮·夏官·廋人》:“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 鄭玄 注:“攻駒,制其蹄齧者。” 清 阮元 謂制當作“騬”。見《校勘記》。 孫诒讓 正義:“雲‘攻駒,騬其蹄齧者’者,與《校人》‘攻特’義同…… 阮元 雲:‘古制不盡用騸馬,惟善蹄齧者騬之耳。’”

(2).指閹馬。 明 何景明 《題大司馬王晉溪先生<十牛圖>》詩:“攻駒不羨三千牝,考牧還歌九十犉。”

(3).教幼馬駕車。《大戴禮記·夏小正》:“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舍之也。” 唐 杜甫 《天育骠騎歌》:“伊昔太僕 張景順 ,監牧攻駒閲清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駒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攻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攻駒

指古代對幼馬進行閹割的馴養手段。"攻"在此處特指閹割手術,"駒"指兩歲左右的幼馬。該詞源于周代馬政制度,是馬匹馴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旨在使馬匹性情溫順、便于役使。此操作需由專業獸醫(古稱"巫馬")執行,體現了古代畜牧技術的規範性。

文獻依據

  1. 《周禮·夏官·校人》:明确記載"攻駒"為馬政職責之一,屬官方馴馬流程。原文載:"教以攻駒,散馬耳,圉馬成。"(指馴養包括閹割幼馬、馴服馬匹、管理馬廄等)
  2. 《說文解字》:許慎釋"攻"為"擊也",引申為技術性處理;"駒"為"馬二歲曰駒",佐證其指幼齡馬匹

文化背景

此詞集中出現于先秦畜牧文獻,漢代後逐漸被"骟馬"等俗語替代。作為早期獸醫學的專有名詞,"攻駒"反映了中國古代對牲畜管理的科學認知,亦為研究農業史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攻駒”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該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基本含義

    • 本義指古代對馬匹的兩種處理方式: •閹割幼馬:通過手術去除馬的生殖能力,使其性情溫順便于馴養。如《周禮》記載“攻駒,制其蹄齧者”,鄭玄注解為控制馬蹄亂踢的習性。 •訓練駕車:教導幼馬適應拉車動作,《大戴禮記》提到“攻駒也者,教之服車”。
  2. 引申含義

    • 指代閹馬:如明代何景明詩中“攻駒不羨三千牝”即用此意。
    • 軍事比喻: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引申為“用武力奪取資源或權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
  3. 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馬政制度,唐代杜甫詩句“監牧攻駒閲清峻”即描述官府嚴格篩選馬匹的場景。

建議:若用于古文閱讀,需優先考慮閹割或馴馬的具體含義;若用于現代比喻場景,可參考武力奪取的引申義。具體出處可查閱《周禮》《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瞎保盈持泰薄田駁正暢道抄名扯巴遲晖持人長短大孤山登盈佃農耵聍豐肌奉屈膚覺浮攤還聲含思貉絨荒冢緩土會氣江陬嬌奼較文葭葦靜景京卿近患咎譴決敗可丕丕萊子練禫鱗傷柳眉龍鬥龍團壟種羊梅幹菜敏諧谟明瓯蟻盤龍城遺址巧工棄常柔癕時棟十二衣手貨衰年汰侈陁羅尼尾款威怒下年歇乏謝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