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千牛備身等武裝護衛人員組成的帝王儀仗。 唐 王建 《宮詞》之六:“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邊立起居。”《新唐書·儀衛志上》:“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為之……皆執禦刀、弓箭,升殿列禦座左右。”
“千牛仗”是古代帝王儀仗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千牛仗”是由千牛備身及其下屬武裝護衛人員組成的帝王儀仗隊。其名稱來源于“千牛刀”(象征可斬殺千牛的禦用刀具),成員包括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等職,通常手持禦刀、弓箭,負責皇帝的近身護衛。
“千牛備身”一職源自北朝,至隋唐時期發展為禁軍精銳,其名稱與職能均與帝王安全密切相關。千牛仗的設置反映了古代宮廷對君主安全的極端重視,兼具禮儀性與實戰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儀衛制度,可參考《新唐書》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千牛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多力量大的場面或者形容助人的人很多,合力可以做大事。
千牛仗的部首是牛。
千牛仗總共13畫。
千牛仗的來源是出自《水浒傳》第三十八回:“天下可助之兵,人馬不如吳用。吳用生得略須修長,方面大耳,眉目清秀,時稱千牛仗,暗號少有親信。”
千牛仗的繁體字為「千牛仗」。
古代字典《康熙字典》将千牛仗的拼音注解為“QIAN NIUZHANG”,并附有古時候漢字寫法的描畫。
1. 這場比賽真是千牛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 在這次災難中,看到了社會的千牛仗,大家一起努力救助受災的群衆。
千裡傳音、千軍萬馬、大智若愚、萬衆一心、衆志成城
萬衆一心、千軍萬馬
人心不齊、孤立無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