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y green bamboo strips on the fire before writing on them;completion of a book manuscript]∶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后汉书·吴祐传》
《三苞》奇字已杀青。——宋· 陆游《读书》
(2) [heat green tea]∶加工绿茶的一道工序,把嫩叶加高温烤软,破坏其中的酵素,防止发酵并使茶叶保持原有绿色,以便进一步加工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祐传》:“ 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 班 马 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 晋 宋 杀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启超 《*********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閲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 明 姚福 《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将鲜茶叶置锅中炒焙,便于揉捻。
“杀青”一词的含义经历了从古代工艺到现代多领域应用的演变,以下是其核心解释:
竹简制作工序
源于先秦时期,古人用火烤炙青竹简(称为“汗青”),去除表面油质和水分,防止虫蛀。定稿时削去竹青,在竹白上书写,这一过程称为“杀青”,后引申为著作完成。
文献定稿代称
汉代后,“杀青”泛指书籍定稿或校刻付印,如陆游诗句“《三巷》奇字已杀青”即用此意。
影视制作术语
指影视作品完成前期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英文对应“wrap”。例如:“电影《天下无贼》转战多地后杀青”。
绿茶加工工艺
茶叶初制首道工序,通过高温破坏鲜叶氧化酶活性,保持绿色并便于揉捻。
竹简防蛀工艺 → 著作定稿 → 影视/制茶等领域的“完成”代称。这一过程体现了语言从具体技术向抽象概念的转化。
杀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电影、戏剧等制作工作结束或完成。通常用于指摄制某部电影或戏剧的拍摄工作全部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杀青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和“青”。
“木”是一个汉字部首,表示与木材有关的事物。
“青”是一个汉字部首,表示与与青色或青年有关的事物。
拆分笔画的话,杀青总共有8笔。
杀青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欧阳修的《渔家傲·雁丘词话》中,用于形容绘画工作的完成。
在繁体中文中,杀青的写法为「殺青」。
在古代汉字中,杀青的字形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其中的“青”字部分写作「靑」,即在青的正下方加一点表示笔画的结尾。
1. 这部电影终于杀青了,下一步我们要开始后期制作。
2. 昨天我们拍完了最后一场戏,全剧组都欢呼着杀青了。
杀青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杀青典礼、杀青剪彩、杀青奖、杀青宴等。
完成、结束。
开机、开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