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 召信臣 和 東漢 杜詩 的并稱。召,又作“邵”。二人先後為 南陽 太守,有惠政,時人稱之曰:“前有 召父 ,後有 杜母 。”見《後漢書·郭杜孔張等傳》。 宋 王禹偁 《送柴侍禦赴阙序》:“ 龔 黃 於是政成, 邵 杜 以之相代。”
“邵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建議在正式語境中采用第一種解釋(召信臣與杜詩),第二種說法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邵杜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古代的音樂器樂,類似于現代的箫。
拆分部首和筆畫:邵(音shào)是由“⻊”(車)和“⺮”(竹)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4;杜(音dù)是由“木”(木)和“士”(士)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5。
邵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漢字發展階段,它的字形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邵杜的寫法為“邵櫜”,其中“櫜”是“杜”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邵杜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義和音韻特征與現代相似。
1. 他手持邵杜,吹奏出悠揚的音樂。
2. 邵杜的優美旋律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愉悅。
組詞:邵樂(指以邵杜為主體的樂曲)、杜櫻(古代器樂中的一種打擊樂器)。
近義詞:箫、笛子。
反義詞:鼓、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