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屣履的意思、屣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屣履的解釋

拖着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樣子。《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後漢書·鄭玄傳》:“國相 孔融 深敬於 玄 ,屣履造門。” 李賢 注:“屣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趨賢急也。”《南齊書·蔡約傳》:“ 高宗 為録尚書輔政,百僚屣履到席, 約 躡屐不改。” 唐 韓愈 《後漢三賢贊·王符》:“衣不及帶,屣履出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屣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語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用法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屣”與“履”均指鞋子,但側重不同。“屣”本義為草鞋(《說文解字》釋作“鞮也”),後引申為對鞋的通稱,多含輕賤之意,如“棄若敝屣”;“履”最初特指以皮革制作的鞋(《周禮·天官》載“掌王及後之服屦”鄭玄注),後成為鞋類統稱,并衍生出“履行”等動詞用法。二字連用構成同義複詞,強化“鞋”的意象。

二、文獻用例特征

  1. 名詞用法:指代普通鞋子,常見于史書。如《後漢書·王符傳》載“衣不及帶,屣履出迎”,形容匆忙中未穿好鞋的狀态,此處“屣履”作名詞。
  2. 動詞用法:表趿拉着鞋疾行,強調動作的急迫性。如李白《贈闾丘處士》詩“黔婁趿屣履,特達不可攀”,《漢語大詞典》引此例釋為“拖着鞋子走路”。

三、近義詞辨析

與“屣履”近義的古詞有“芒屩”(草鞋)、“革履”(皮靴)等,但“屣履”更突出穿鞋的動作狀态。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在仿古語境或成語中保留,如“倒屣相迎”即脫胎于其動詞用法。

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屣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ǐ lǚ,其核心含義是拖着鞋子匆忙走路,常用來形容急切或恭敬的姿态。以下從多個角度解析該詞: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動作
    指未穿好鞋子便拖着行走,通常因急切或匆忙導緻。例如《後漢書·王符傳》中記載的“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描述主人匆忙迎接客人時的情态。

  2. 引申含義
    可比喻對人或事物的重視,如《後漢書·鄭玄傳》中孔融“屣履造門”,形容其急于拜訪賢士的恭敬态度。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 《樂府詩集·傷歌行》:“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表現女子匆忙下堂的形象。
    • 唐代韓愈《王符贊》:“衣不及帶,屣履出迎”,強調對賢者的禮遇。
  2. 文化背景
    在古代,“屣”多指草鞋或簡陋的鞋(如“棄之如敝屣”),而“履”泛指鞋類(如“削足適履”)。兩者組合更凸顯動作的倉促性。


三、近義與關聯詞


四、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較少見。例如描述緊急場景:“聽聞消息,他屣履趕往現場。”
(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面書郎八月黃鞞琫徹頭寵敬舛盭磪嵬丹徼丹禽倒見達士通人抵戲非意相幹負資産呷呷乖疏汩咄浩蜺鹄林進一步酒船台酒子口若懸河恇悚連串梁米連結柳鑵離鄉調遠魯殿明效内史女裝劈叉前艙悭吝巧飾歧迷勤謹饒有興趣人人自危柔茹盛必慮衰神眇懾屈折準收房霜實四書速獨屠劉晚侍生彎膝惋悒為非作歹文蛤窩盤小貝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