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笠的意思、台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笠的解釋

指蓑衣和笠帽。《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陳奂 傳疏:“《南山有臺》傳:‘臺,夫須。臺皮可以為衰(蓑)。’因之禦雨之物即謂之臺……臺與笠明是二物。”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台笠》:“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台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實物指代)

指蓑衣和鬥笠,是古代用于遮雨或防曬的農具。這一解釋源自《詩經·小雅·都人士》中的“彼都人士,臺笠緇撮”,陳奂傳疏明确将“台”與“笠”分别解釋為兩種雨具。宋代梅堯臣的詩句“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也印證了其作為農具的實用功能。

二、引申含義(比喻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出其可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例如:“台”象征崇高(如高台),“笠”代指頭部裝飾,合喻超凡脫俗的品質,并附有臧旻獲贈金制台笠的典故。但此說法未見于《詩經》等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建議在文學作品中優先采用實物本義,若需使用比喻義,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台笠

台笠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方,表示一種傳統民間樂器。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台”是意思是平台、台子,右邊的“笠”表示笠子、帽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台的部首是丶,它的結構是由丶、口、屍組成;笠的部首是竹,它的結構是由竹、立、ノ、十、口組成。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台的總筆畫數是5,而笠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和繁體

台笠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樂器。繁體字的寫法是「臺笠」。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所列,古時候台的寫法多種多樣,如「台」、「臺」、「邰」等;而笠的寫法也有變動,如「笠」、「厲」等。

例句

1. 他拿起台笠,開始演奏起了音樂。

2. 古代的宮廷樂隊使用台笠作為主要樂器之一。

組詞

台子、台灣、台階、笠子、笠帽、笠罩

近義詞

笠子、笠帽、帽子、遮陽帽

反義詞

光頭、敞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