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笠的意思、台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笠的解釋

指蓑衣和笠帽。《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陳奂 傳疏:“《南山有臺》傳:‘臺,夫須。臺皮可以為衰(蓑)。’因之禦雨之物即謂之臺……臺與笠明是二物。”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台笠》:“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台笠是漢語中一個古老的合成詞,特指古代兩種重要的雨具組合:

“台”指蓑衣(用草或棕編織的防雨披衣),“笠”指鬥笠(竹篾或草編的寬檐帽)。兩者合用為農耕時代勞動者遮風擋雨的典型裝備,常見于先秦文獻中對平民生活的描述。


一、單字釋義與文獻依據

  1. 台(臺)

    《說文解字》釋為“草雨衣”,即蓑衣。其字形從“艸”(草)部,強調材質為草本編織。

    例證:

    《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鄭玄箋注:“台,夫須也。以台皮為笠。” 說明“台”取自莎草科植物“夫須”(今稱莎草),用于制蓑衣。

  2. 《說文解字》:“簦無柄也”,即無柄的竹帽。《釋名·釋首飾》:“笠,立也,立之而蔽雨也。” 其功能為戴于頭頂防雨。

    例證:

    《詩經·周頌·良耜》:“其笠伊糾,其镈斯趙。” 描繪農夫頭戴鬥笠、手持農具耕作的場景。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台笠”在古籍中常代指平民勞作生活,與貴族服飾形成對比。如《都人士》中“台笠缁撮”(平民雨具)與“綢直如發”(貴族發飾)并列,反映社會階層差異。後世文學(如唐宋詩詞)亦沿用此意象,寄托田園隱逸之情。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對“台”“笠”的形義考釋(線上閱讀)。

  2. 《毛詩正義》(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對《詩經》中“台笠”的注解(線上閱讀)。

  3. 《漢語大詞典》

    “台笠”詞條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網絡擴展解釋

“台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實物指代)

指蓑衣和鬥笠,是古代用于遮雨或防曬的農具。這一解釋源自《詩經·小雅·都人士》中的“彼都人士,臺笠緇撮”,陳奂傳疏明确将“台”與“笠”分别解釋為兩種雨具。宋代梅堯臣的詩句“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也印證了其作為農具的實用功能。

二、引申含義(比喻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出其可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例如:“台”象征崇高(如高台),“笠”代指頭部裝飾,合喻超凡脫俗的品質,并附有臧旻獲贈金制台笠的典故。但此說法未見于《詩經》等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建議在文學作品中優先采用實物本義,若需使用比喻義,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翺師伯陽蒼極長圖纏門纏戶程準辍棄骴禁跐牙兒玳瑁編德能得閑跌跌铳铳鼎革狄水芳花凡囚翻天印返祖現象飛馬風道氛嚣亘年狗魚刮剌花枝招飐虎口逃生夾毂腳纏竭樸爵祿龛窟雷淵聯第亮牌臨盆離縰露餡兒玈弓滿堂毛臉黾塞汨羅江民監年夜飯逆銷偏發容人軟肋傷創世局誓心守祀隧風田婦田夫野叟同垣退送仙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