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杜的意思、邵杜的详细解释
邵杜的解释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 南阳 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 龚 黄 於是政成, 邵 杜 以之相代。”
词语分解
- 邵的解释 邵 à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专业解析
"邵杜"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在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未见直接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历史地理考据,主要可理解为:
一、 历史地理合称
指中国历史上两个紧密相邻或并称的重要地区:
- 邵: 通常指邵陵郡或邵州。邵陵郡为古代行政区划,大致在今湖南省邵阳市一带。邵州为隋唐时期设置的州,治所在邵阳(今湖南邵阳)。
- 杜: 指杜县。杜县为秦汉时期设置的县,位于京畿地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一带,是汉代著名的杜陵所在地(汉宣帝陵墓),也是唐代长安城南韦、杜两大世家贵族聚居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核心区域之一。
- 因此,“邵杜”作为地理合称,可指代湖南邵阳地区与陕西西安杜县/杜陵地区这两个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区域。
二、 人物并称(罕见)
在极少数古代文献中,“邵杜”可能作为姓氏并称出现,指代邵姓与杜姓的人物,或特指某两位邵姓、杜姓的名人。但这种用法非常罕见且不固定,远不如地理合称的意义明确。
三、 文化意象(引申)
由于“杜”常与杜陵、杜曲(唐代长安城南名胜,杜氏世居之地)相联系,代表着京畿文化、贵族世家;“邵”代表南方邵地文化。故“邵杜”并称有时隐含了南北地域文化或京畿与地方的对比或联系之意。
结论:
“邵杜”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古代邵陵郡/邵州(今湖南邵阳)与杜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这两个地理区域的合称,具有特定的历史地理指向性。其人物并称的用法极其罕见。在文化层面,它可能承载着一定的地域文化象征意义。
参考来源: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权威历史地理工具书):可查询“邵陵郡”、“邵州”、“杜县”、“杜陵”等词条,了解其历史沿革与地理方位。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可查询相关单字及历史地名信息。
- 《汉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等正史地理志:提供“杜县”、“邵州”设置的原始记录。
- 《全唐诗》及相关研究:如李商隐《安平公诗》中“人士之薮邵杜归”,是“邵杜”作为地域并称的典型文学例证(参见中华书局版《李商隐诗歌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邵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指西汉召信臣与东汉杜诗的并称(主要含义)
- 历史背景:两人均为南阳太守,以惠民政策著称。召信臣(西汉)注重水利与农业,改善民生;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水力鼓风机),提升冶铁效率,减轻百姓负担。
- 成语来源:百姓赞誉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演变为“父母官”的代称(《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 使用场景:多用于称颂官员的德政,或形容治理有方、体恤民情的管理者。
2.指战国时期的邵子与杜子(较少见)
- 含义:形容品行高尚、正直坚韧的人,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可能为误传或衍生义。
补充说明
- 发音与结构:拼音为“shào dù”,均为左右结构的汉字。
- 近义词:召父杜母、龚黄(龚遂与黄霸,汉代良吏)。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采用第一种解释(召信臣与杜诗),第二种说法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比卯驳击搏心不及秋常节钞录陈对谶纬粗词单立躭勤道貌东门吴杜格笃古恶乎放怀旊人方纔腐木苟欲号衣诃诟何况划定黄颊鱼蹇鄂謇謇醮会极驩浄植极诛絶版狂傲奎墨老八路邋遢本龙輴龙钤蟒绣拟想牌匣陪贰骑长衢谣日濡月染镕调赡缛山鹧盛德若愚绳纠神憎鬼厌手版数位苏公笠唐僧无死消鍊谢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