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 南阳 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 龚 黄 於是政成, 邵 杜 以之相代。”
“邵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采用第一种解释(召信臣与杜诗),第二种说法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邵杜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是指一种古代的音乐器乐,类似于现代的箫。
拆分部首和笔画:邵(音shào)是由“⻊”(车)和“⺮”(竹)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4;杜(音dù)是由“木”(木)和“士”(士)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5。
邵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字发展阶段,它的字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邵杜的写法为“邵櫜”,其中“櫜”是“杜”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邵杜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义和音韵特征与现代相似。
1. 他手持邵杜,吹奏出悠扬的音乐。
2. 邵杜的优美旋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
组词:邵乐(指以邵杜为主体的乐曲)、杜樱(古代器乐中的一种打击乐器)。
近义词:箫、笛子。
反义词:鼓、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