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召公 奭 。因封地在 召 ,故稱 召公 或 召伯 ,又作 邵公 、 邵伯 。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 邵伯 訟不忍煩民,聽斷棠下,能興時雍而緻刑錯。”參見“ 邵伯樹 ”。
“邵伯”一詞主要有以下解釋:
曆史人物指代
指周朝賢臣召公奭(音shào bó),因封地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召伯”,古籍中亦寫作“邵公”“邵伯”。他是周文王之子,曾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與周公旦共同輔政,以仁德治民聞名。典故“邵伯聽訟棠下”即描述他在甘棠樹下處理政務、體恤民情的事迹,後世用“邵伯樹”象征清廉愛民的治理精神。
地理名稱補充
部分資料提到“邵伯鎮”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但該信息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官方資料進一步核實。
相關文化延伸
成語“邵伯綠菱”源自《左傳》,以“綠菱”象征高潔品德,形容人操守清廉、德行高尚()。
注音與讀音
邵伯是一個姓氏,也是一個人名。拆分部首為并且包含了10個筆畫。邵伯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為邵伯,是一個繁體字。
邵伯源于中國古代的姓氏系統,是無數個家族的姓氏之一。據傳,邵伯姓的來源來自于傳說中的古魯國(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在古代,邵伯是一個地方的名稱,後來演變為姓氏,代表着這個地方的人們。
在古代,邵伯的字形有時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結構。古代的寫法沒有規定統一的字形,因此會有一些變化。
邵伯的繁體字是邵伯,與簡體字形相同,隻是筆畫稍有不同。
1. 邵伯家族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
2. 邵伯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學者和教育家。
邵伯可以組成一些姓氏,如邵伯華、邵伯明等。
邵伯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邵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