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mpy;neurotic] 指人的神經過敏、膽小怯懦、容易沖動的性質
如果你喝酒不這麼兇,你就不會這樣神經質了
指人的神經過敏、膽小怯懦、情感容易沖動的性質。又稱憂郁質。 魯迅 《書信集·緻蕭軍》:“我看他有點神經質,接連的緊張,是會生病的。”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是一個膽小而又非常神經質的人,笑起來也是那樣凄慘慘的。”
神經質(Neuroticism)是心理學中描述人格特質的重要概念,其核心特征為情緒不穩定性和易受負面情緒影響的傾向。以下從定義、特征、影響及應對等方面進行綜合解釋:
神經質屬于心理學中的基本人格維度,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個體在情緒調節上的持久傾向,表現為焦慮、恐懼、易怒等負面情緒反應。艾森克進一步将其與情緒穩定性相關聯,認為神經質特質反映個體在壓力下易激動或擔憂的傾向。現代心理學将其定義為“經曆消極情緒狀态的持久傾向”,例如焦慮、抑郁、内疚等。
神經質不同于醫學上的“神經症”,後者屬于臨床診斷範疇,而神經質更多描述人格特質。正常人群也可能表現出輕度神經質特征,但若嚴重影響生活則需專業幹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治療案例或心理學理論,可參考權威心理學教材或咨詢專業心理醫生。
神經質是指人的性格或心理狀态上的一種特質,常用來形容那些容易焦慮、緊張、敏感、易激動的人。這種特質的人在面對壓力或困難時常常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擔憂,并且容易陷入恐慌或不安的情緒中。
神經質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神(示意神靈)+ 祉(示意吉祥)+ 毛(意為猶豫)。
根據部首和筆畫,神的部首是示意神靈的氣旁(川),使用一畫書寫;祉的部首是示意吉祥的示旁(示),使用五畫書寫;毛的部首是意為烏鴉、斑點的毛旁(毛),使用四畫書寫。所以,總共需要十個筆畫來寫出神經質。
神經質這個詞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克勞斯·康拉德·奧特隆在20世紀初提出的,原意是指人類擁有一種較為脆弱的神經系統。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為指代人的性格或心理狀态上的一種特質。
在繁體字中,神經質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即「神經質」。
在古代漢字中,神經質被寫作「神絳質」。其中,絳是表示紅色的字,因為古時認為與心髒有關;質是表示物質、性質的字。因此,古時候用這個詞來描述人們的情緒高漲、性格敏感等特點。
他的神經質導緻他無法應對工作中的壓力。
她的神經質讓她對每件小事都過度擔心。
組詞:神經病、神經衰弱、神經過敏
近義詞:多疑、敏感、緊張
反義詞:淡定、泰然、鎮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