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一定分量和比例調制而成的藥料。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餘嘗問《素問》有記性者或能誦,《本草》則固難矣,若《千金》但藥名與分兩劑料,此有何義而可記乎?”
“劑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liào(),其核心含義為按一定分量和比例調制而成的藥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劑料最初指中藥或傳統藥物制備中經過精确配比的原料,強調分量和比例的嚴格性。例如,宋代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提到藥名與“分兩劑料”的記載,說明其曆史淵源。
擴展含義
隨着詞義演變,劑料也可泛指其他需要調配的基本材料或成分。例如,現代工業中可能用于描述洗滌劑、化工産品的配方原料。
應用示例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jì liào,注音符號為ㄐㄧˋ ㄌㄧㄠˋ。
總結來看,“劑料”既保留了傳統藥料調配的本義,也在特定語境下擴展為對材料配方的通稱,體現了漢語詞彙的靈活性和曆史延續性。
劑料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劑”和“料”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劑料的“劑”部分屬于“刀”字旁,表示與刀具有關的意義,筆畫數為9;“料”部分屬于“米”字旁,表示與糧食有關的意義,筆畫數為10。
來源:劑料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原意是調配藥物和食品所用的材料。
繁體:劑料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劑料”。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有多種變體,因此劑料也有一些古時候的寫法。比如,劑料的拆分部首在古代寫作“⺈”和“米”,而且“劑”部的筆畫數也可以是10畫而不是現代的9畫。
例句:他是這個藥方的劑料配方的專家。
組詞:劑料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比如劑量、劑型等。
近義詞:劑料的近義詞有配料、原料。
反義詞:劑料的反義詞可以是成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