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泥制作陶器。 宋 蘇轍 《息壤》詩:“埏陶鼓鑄地力困,久不自補無為憂。”
“埏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解釋
發音與結構
讀音為shān táo,其中“埏”為動詞(調和黏土),“陶”為名詞(陶器)或動詞(燒制)。
比喻教育與人格塑造
出自《左傳·成公十四年》“埏埴之器,陶埏之教”,以制陶比喻通過教育培養人的思想品德,如“埏陶之教”指潛移默化的教化。
應用示例
“埏陶”既有具象的制陶工藝含義,也發展為抽象的教育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對“陶”的注解或《左傳》相關篇章。
埏陶(shān tá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埏”和“陶”兩個字組成。
“埏”字的部首是“土”,它一共由9個筆畫構成。“陶”字的部首是“阜”,它一共由11個筆畫構成。
“埏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禮記·表記》中的一篇文字。在現代漢字中,“埏陶”已經沒有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中,“埏”字的寫法較為固定,被寫作“土”字下面加“占”字旁。“陶”字的寫法也有變體,常見的寫法是在“黑”字下面加“阜”字旁。這些古代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1. 他擅長于埏陶和陶瓷制作。
2. 教師在課堂上埏陶學生的好品德。
1. 陶瓷:指用陶土經過燒制而成的各種器物。
2. 陶冶:培養和陶造,比喻對人的思想、性格進行養成和熏陶。
陶瓷、陶冶。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