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官行列。 唐 白居易 《論制科人狀》:“今忽一旦悉踈棄之:或降於散班,或斥於遠郡。設令有過,猶可優容;況且無瑕,豈宜黜退。” 唐 劉禹錫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詩:“雖陪三品散班中,資歷從來事不同。”
“散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散班指古代散官的行列,屬于官僚體系中的非固定職位,多見于唐代文獻:
少數資料(如、6)将“散班”解釋為學生或團隊的解散,例如畢業、轉校或項目結束。不過此用法缺乏廣泛權威依據,可能是現代口語化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舊唐書》《全唐詩》等唐代史料。
散班是指班級或團體解散,成員分散離開的現象。
散:由攵部(又稱又字旁)和立刀旁組成,共10畫。
班:由王部和絲部組成,共11畫。
散班來源于漢語詞彙的使用與發展。
散班的繁體字為「散班」。
古時候,散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需要根據古籍資料進行考證。
1. 昨天學校突然宣布散班,同學們都感到很失落。
2. 畢業之後,我們的班級将會永遠散班,每個人都将走上不同的道路。
散夥、解散、散發、班級、班團、班集。
分散、散開、離散、散去。
聚班、團聚、集團、合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