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籴的意思、對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籴的解釋

向民戶征購與其應繳賦稅等額的糧食。《宋書·食貨志上二》“次對糴米”原注:“謂如戶當輸稅百石,則又科糴百石,故謂之對糴。”《宋書·高宗紀七》:“命 利路 三都統措置營田,以其租充減免對糴之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對籴”一詞的解釋需要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進行說明。不過,可能與古代糧食政策相關,以下為綜合分析:

  1. “籴”的基本含義
    “籴”(dí)指買入糧食,與“粜”(tiào,賣出糧食)相對。例如《說文解字》提到:“粜,出谷也;籴,入谷也。”

  2. “對籴”的可能含義

    • 曆史政策背景:古代政府為調節糧價或儲備糧食,常實施強制收購政策,如唐代“和籴”、宋代“對籴”。
    • 具體操作:可能指官府按一定比例與民間進行糧食交易,或要求百姓以糧納稅(類似“折籴”)。
  3. 注意事項

    • “對籴”并非現代常用詞彙,需結合具體朝代文獻解讀。例如《宋史·食貨志》中提及“對籴”作為賦稅形式,要求百姓以糧代錢。
    • 若用戶指“和籴”,則是官府平價購糧制度,常帶有強制性。

建議進一步查閱《中國曆代食貨志》或專業曆史詞典以獲取更精準的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籴(duì dí)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對于米谷之類谷物進行清理、選擇等工作。現在來分解一下這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對(duì),也可以稱為右邊的部首,它含義是表示動作的方向是從右向左。接下來是“米”字部分,它的部首是米(mǐ),表示的是由稻谷的谷粒組成的。繼續往下是“替”字部分,它的部首是曰(yuè),表示的是太陽的形狀。最後是“帶”字部分,它的部首是巾(jīn),表示的是巾帼、圍巾等物體。對籴這個字的來源比較複雜,根據古代的記載,它是由“即”的字義轉義而來的,即“即卻擇也”。在繁體字中,對籴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改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對籴的寫法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保留了現代的形态。下面是一個例句:農民把收割下來的稻谷進行對籴,将雜質分離出去。關于組詞,對籴與其他詞彙的組合形成了一些新的詞語,比如對籴機、對籴作業等。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别的詞彙來替換對籴,比如清理、篩選等。而反義詞就是不對籴,可以是不去雜質,或者不進行篩選等。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